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在过去的一年里,流量红利见顶的论调依然沸沸扬扬,由于获客成本的提升,互联网企业对于流量的认知不再是盲目的追求数量,而是开始在意起质量,转化与留存等与用户粘性有关的因素成为企业们衡量流量价值的重点。
“流量为王”的时代似乎已经落幕,更具价值的“留量”登上舞台。
本质上来看,企业追求流量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变现,哪种商业模式变现效率更高,更能发挥出流量的价值,企业就会选择哪种,这也是最近大家都做起直播开始带货的原因,如果说流量的终点就是直播带货,那么价值的尽头也许就是私域流量。
何为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的概念是指:“从公域(internet)、它域(平台、媒体渠道、合作伙伴等)引流到自己私域(官网、客户名单),以及私域本身产生的流量及访客,是可以进行二次以上链接、触达、发售等市场营销活动客户数据。”这是百科词条对于私域流量的书面解释。
通俗理解中,可以把私域流量当做传统的会员制度来看,都是企业对用户价值的进一步挖掘,私域流量与传统会员制度的最大区别,是借助了互联网科技的力量,与用户的链接变得更加紧密,以及大数据和算法加的持下,变得更加高效的营销方式,这也是私域流量出现的原因。
关于如何判断私域流量,穆胜博士曾提出“AIE标准”的理论。
一是可自由触达(Accessibility),意为私域流量的拥有者可以直接接触到流量;二是聚集流量的方式是“IP化”的,企业连接流量的方式是一个对用户足以形成影响的IP;三是具有耐受性(Endurance),流量不会轻易离开。
第一点,可自由触达,相较于公域流量受限的分发机制,私域流量能够更自由的让用户看到自己。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当下真正能够成为私域流量的并不多,多数私域流量都是附着于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要顺应平台的规则才能生存,命运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以微博举例,博主的粉丝是从微博的公域流量池导入自己账号,用户关注后可以看到博主的消息动态,狭义来看,相较于公域流量微博粉丝也能够算得上私域流量的一种,但不能完全当做是私域流量。因为博主并不能真正自由的触达到自己粉丝,由于“限流”的存在,博主对粉丝流量是没有完全掌控权的,最终分配权仍在平台手中。
真正的私域流量要建造属于自己的“生态”,最终目的是要打造自己的闭环,但多数商家不具备自建生态的实力,所以就有了退而求其次的“小程序”以及“个人号”和“企业号”的组合,关于私域流量,企业最终想要的就是“我的流量我做主”的流量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