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消费频率快,粘性好的品类是中小卖家的机会吗,为什么?
对于所从事的品类,你对同行了解又有多少了,哪些是你主要的竞争对象,它们的优劣势在哪了?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流量的分发平台想要的又是什么了?
平台的消费者结构是个怎么样的群体,不同的群体又对应怎么样的消费心态了?
下图是手机的销量排行,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了
什么! 你什么都不缺,就缺流量?
这只能说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了,哥先去哭一会。
下图是一家主做出口德国的厨具外贸公司,做了十几年,品质刚刚的,依然不被国内市场所接受。
平台金字塔式的消费结构群体, 意味着这类产品受众度只是少数。消费频率极低,周期很长,需要不断拉新客户。 平台流量的分发其实满智能化的, 给你一些UV, 转化率低的可怜,当平台的流量无法从你身上变现时,系统自动打入底层。 正常的推广方式,花钱买流量,照样不受待见。 活动小二也有KPI的考核,是人就会有倾向,产品好,关我毛事。
对于大部分中小卖家而言,更多的机会在 非标品,相对小众化的品类, 假货也是另一个选项。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点单突破,一剑封候。
杭州的一家韩版女装C店,十几号人,市场货,自己拍照(外包一件好几百哦,化妆,模特,摄影师,场地费用,前期还要不断磨合),上半年做了一千多万,推广费用大概在销售额的10%, 毛利40%,退货比例百分之十几,高峰期五月份的数据。
问题来了,这类消费群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了, 直通车到底是要出高价卡位,还是低价引流了? 还有没有其它好的推广方式,组合优化了。
如何从财务的角度审视经营了, 商品的毛利,库存的把握,拍摄费用的比例, 推广费用的占比, 人员的成本,营业额,收支平衡点……
客单价好几百的假货,卖一件赚一两百甚至更高的有没有, 一个人开十来家店铺, 只上一两个链接的,拼命刷单, 最后有一两家存活一段时间,还赚些钱的有没有。 当然也有挂掉的,不过总会有人能把握其中的差异。
大部分店铺 百分之七八十的流量都来源于移动端, 相对于PC端,页面更简洁, 消费者的决策速度更快。
相对于互联网思维,传统思维,O2O,大数据,什么多维 降维打法……, 个人更喜欢上面这张图片。
想法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团队的组建,利益的平衡,资源的整合是支撑点
电子商务,商务电子化,线上线下本无区别,都是商品和服务的载体,渠道组合优化,成本的把控,尽可能创造最大价值,消费者在哪,商家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