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行业生态的角度,将所有的共享单车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对用户来说看起来似乎方便了不少,短时间内是好事,但时间一长,行业生态将会逐渐僵化,一个行业一旦失去了竞争,一家独大,那么用户才是最终的利益损失者。
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
随着“全能车”被清除,共享单车未来的行业模式也变得更加清晰。
实际上,自共享单车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资本、用户私占、单车坟墓、薅羊毛等诸多问题,每个问题都是一只“拦路虎”,时刻准备将共享单车这个新生事物吞噬,每个问题的复杂性都不弱于“全能车”,然而行业依然将这些问题一一踩在脚下。
未来会是怎样?
从当前共享单车的种种举动来看,或将呈现以下几点变化。
首先,经营将从“粗放”逐渐回归“精细”。
共享单车是由资本“催熟”的,因而其上半场从投放到补贴再到市场扩张,处处显露着“粗放”与“粗糙”。随着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共享单车下半场的重点将回归“精细”。
其中既包括用户体验的细化,也包括运营方式的细化。因而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推出多元化的个性化服务、共享单车的投放与调度、共享单车的材料、设计与生产方式,甚至近段时间行业骑行费用的集体涨价等,都是共享单车企业“精细化”经营的具体表现。
其次,共享单车的商业变现路径开始“多条腿”探索。
在早期,共享单车企业除了收取单车骑行服务费外,也寄希望在押金之上衍生出金融服务,作为盈利模式。但后来哈啰单车率先启用“信用免押”,行业其他企业不得不跟进,推出各种形式的免押政策。于是全行业不得不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而其中的破局点在于如何更多的实现对互联网巨头生态业务的支撑,通过多元化的发展,实现盈利的“多条腿”走路。从而让共享单车不再会因为押金提现出现的现金流问题而影响到整个平台的运营,其资本价值水分更少,业务结构更加健康。
最后,共享单车的形态也或将发生变化。
共享单车本是共享经济的产物,因而其商业逻辑和发展模式都有着鲜明的共享经济特征,比如强调使用权,弱化所有权;重模式,重资产等。当共享单车要想获得跳跃式发展,必将跳出共享经济的范畴,从共享单车行业进入“精细化”经营的趋势来看,共享单车正在对“共享”进行重新定义。
当共享单车不再是共享单车,那它将具有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形态变化的共享单车在更加规范的市场,更加干净的营商环境下,也将迎来一个起点更高的发展阶段。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高级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钛媒体、36kr、虎嗅、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