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占据了新零售餐饮的半壁江山。除了这两者之外,其他新零售餐饮更是百花齐放。那么,为何整个新零售餐饮界一片繁华,而食云集却未能得志?
内忧外患如前狼后虎,食云集只能夹缝求生
由于内忧外患双重夹击,食云集没能有效地接收新零售餐饮风口的馈赠。
第一,纵观食云集的过去和现在,剖析其内忧。
关于过去,有件事不得不提。食云集的前身其实是一家叫“零号线”的外卖平台。当时,外卖平台的竞争非常激烈,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这些外卖巨头相互厮杀。后来,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腾讯成为最大的股东。饿了么也转身投入阿里的麾下。当时,很多外卖平台都倒闭了。“零号线”裁员1300人,负债3000万美元,也没能逃过败北的命运。几经辗转,食云集在“零号线”的灰烬中重生。重生后的食云集多少遗传了“零号线”的病态基因,具体表现为自身势单力薄却不主动积极站队或者寻求合作。
直到现在,食云集的定位是一家为餐饮品牌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平台。事实上,食云集就是为商家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包括撮合供应链、提供后厨、前台、食堂场地等等。这样餐饮品牌可以“拎包入驻”食云集。说白了,食云集就是为餐饮品牌提供线下平台。据了解,食云集也有发展线上的打算,除了为餐饮品牌提供各种线下服务之外,食云集计划打造线上SaaS系统,以此帮助入驻的餐饮品牌运营。这样看来,食云集是打定主意从线下平台起步,然后建立线上平台,继而在此过程中将二者融合。虽然计划是完美的,但是实际运作并非如此。在这样的战略路线下,食云集内忧重重。
内忧一,现在食云集还处于发展线下平台的阶段,其商业模式导致营收来源有限。食云集CEO吴皓透露,目前食云集的营收来源是租金和联合品牌抽成。众所周知,新零售餐饮的主要营收来源于顾客消费。而场地租金和给其他合作商的抽成占其中很小的部分。食云集只有租金和抽成这两部分营收,一定时间内毫无涨幅可言,可以说是“死工资”。因为平台就那么大,所能容纳的品牌也就那么多。而且在租赁合同的保障下,租金在合同期内不会涨。自然而然地,租金也就那么多。这几乎是一种“养老”式的营业模式。前期搭建线下平台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成本,食云集的营收除了摊成本外,还要分流去搭建线上平台,实在是心有余而“钱”不足。
内忧二,食云集要搭建线上平台,专业技术上有所欠缺。SaaS系统从搭建到后期升级维护都需要成熟的技术支持。食云集并没有能熟练驾驭这些技术的专业团队。纵使在“零号线”大批裁员的时候,吴皓留下了21人。但是,从“零号线”的战绩中,也能映射出其团队专业技术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