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租房领域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长租公寓逐渐成为了巨大的利基市场。对于商机有着敏锐嗅觉的地产开放商、酒店集团、房产中介,以及创业公司们纷纷进场了,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不少公司都拿到了大额投资。进入2018年,自如宣布完成40亿人民币A轮融资,在拿到长租公寓最大一笔投资的同时,也打响了长租公寓领域2018年融资的“第一炮”。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发展太快,往往会遇到各要素不完善的境况。例如刚刚拿到大额投资的自如就被曝出房屋存在装修完成后短时间内就挂牌出租等现象,频现装修材料甲醛超标问题。除此之外,整个行业似乎处于一种“赔本赚吆喝”的境况,目前中国流动人口超过两亿,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但重模式的生意永远都没有那么容易,而且盘子就那么大,玩家却又那么多。那么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目前的“阵痛期”呢?
最小可行产品弊端凸显:缺陷产品导致的负面缠身
风口一直都有,但似乎从来没有像这些年那样影响巨大,从O2O时期的千团大战到近两年共享单车的彩虹大战,都让我们见识到了风口下的“羊群效应”。一旦哪个领域有着切实存在的痛点需要解决,就意味着存在着潜在的商机;如果政治上再有所支持,那么毫无疑问各路玩家都会蜂拥而至。
长租公寓就是这么一个行业,去年的长租公寓市场无疑是大热的。但与此同时很多群租房、“胶囊公寓”、房中房等长期存在的乱象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而为人诟病,除此之外,装修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笔者看来,对于长租公寓公司来说,出租房就是他们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如今很多质疑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互联网2C产品开发的惯性思维弊端。
在产品刚刚问世,2B类项目往往比2C类产品更成功,因为大多数2 B的产品定位、用户需求都非常清晰,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产品设计,设计师可以一开始就往正确的方向上使力。而2C类产品不同,因为2C类产品很难有一个“普适”的标准和诉求,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影响因素会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大数据画像描绘存在巨大价值的原因所在。所以说,2C类的产品经理根本就很难清楚产品定位与用户定位。
然而虽说可能很多细节问题都亟待解决,但是商业竞争唯快不破,以往很多“风口”的生长逻辑都是快速铺垫产品抢占市场,占领先发优势。例如共享单车发展初期,ofo的轻模式使得其车子质量、体验等方面一直为人诟病,然而这并不影响它快速抢占市场,抢占用户,到如今已经和摩拜一起几乎平分市场;再比如现在很火的无人货架,有些有限的办公区域甚至有两到三个无人货架,只是一到两个货架+产品+二维码就构成了全部要素,结构已经轻到了极致,其目的就也是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在行业发展后期势必会进行完善和升级。毕竟修修补补,迭代升级已经成为很多2C类项目在野蛮生长过后一直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