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后者的社交平台活化则是重点。因为对于电商活动而言,减少营销、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等运营支出一样是省钱的门路,而社交电商的模式优势就在于此。
这笔钱省在了“流量”与“营销”上
在流量方面:
身处互联网中,无论哪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进行着流量的获取分发变现,互联网商业中,从来都不缺乏有精模式、好产品的企业,但能成为巨头的,始终是手握流量的一方。
上半场野蛮生长,重的是流量的数量,以数量来撑起企业成长的场景;到了下半场,红利的消失实际就是流量的获取变贵,这时流量的质量>数量,留存>拉新。
在PC互联网时代,抢占互联网流量红利制造出了天猫、京东这样的电商霸主,在品类大而全、价格战持续烧的情况下,如今,新兴的电商品牌靠烧钱做大流量已经不可能了。
尤其是在互联网流量红利殆尽,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时,传统电商也面临流量难、流量贵的问题。
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碎片化特征明显,如何玩转这些碎片化的流量,实现更高的流量转化率,是赢得移动电商市场的关键,而社交则是一个最佳切入口。
基于社交的“强关联”以及“去中心化”的特色,让商品和人的信息流实现重构,降低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成本,也为品牌降低流量成本、挖掘网上购物存量用户价值提供了解决方向。
基于人脉、以信任为核心,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商品的关注、分享、互动,往往有着病毒般的传染性,可以实现无限裂变。为此,微信这个流量巨鳄也成了社交电商玩家们的“主战场”,尤其是针对对下沉增量市场的作用可以称得上是“超出预料”。
也就是说,淘集集依托于社交电商的固有性质,在流量的收纳上开支较小,在如今获客成本日渐上升的消费形式下,逆生态的流量获取形式是淘集集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营销方面:
对于商品经济而言,营销都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线下店铺还是线上电商,其本质都是孤独的,能接收的信息只有店家的单方面输入,这就导致用户始终处于一个被隔离开的信息孤岛,始终处于被动的一方。
而社交电商的兴起,将社交与电商相融,通过社交关系网络使得有着相同需求的用户被归位一类,彼此可以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交流、裂变、传播,由各自的社交网络进行甄选,更为垂直也更为高效,也因此迅速积累起更多范围的用户。
而且诸多社交电商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做到持续的低价竞争,其中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社交电商把营销的这部分开支放给了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