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运营商重新回到业务端的方式,有如联通的流量节玩法创新,是以合作而非对抗的姿态渗透互联网用户群体并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就像是“合作种植”,也有如移动意欲重启飞信PK互联网大佬直接抢食,“你种苹果我也种看谁卖得好”。
而无论何种“种植”方式,都基于同一片土地,只是谁更能分享到市场的问题。倘若换个思路,去找到新的一块土地,重新攥牢业务端,运营商重夺业务端的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可以重新掌握生杀大权。这块新的土地,就是喜好抛出新概念的马云提出的DT(Data technology)时代。
在IT时代,基站、光缆、通用服务器等是各类技术和模式实现的基础设施,DT时代与IT时代并没有在物理上有太多的区分,更多地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正如马云所言,区别于IT以“自己”为中心,利用各类资源满足自身发展,DT是以“别人”为中心,让别人更强大,开放和承担更多的责任。
尽管马云在功成名就后,常常抛出各种新奇的概念,时常还被舆论质疑为马大嘴,但近一两年的互联网出现的现象的确印证了马云关于DT时代的观点。最典型的,例如百度推出的Apollo计划,对无人驾驶开发者、汽车制造商等合作伙伴提供包括硬件、解决方案甚至核心算法的服务支持,力促无人驾驶生态的形成,成全整个行业,又例如Google在人工智能走的“安卓路线”,用TensorFlow等开放平台服务业界工程师、学者和拥有大量编程能力的技术人员,而马云自家达摩院要实现“产学研开放协作,构建全球学术网络”更是DT时代的特征。
这其中,由IT转向DT的过程谁能够获取更多的真实数据,为生态参与者提供更好的底层保障,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百度、阿里在各自的目标范围内莫不如是。而反观运营商,其所能提供的数据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相关的DT生态中具备充分的领先可能。
每一个人都必须配备一个手机号,却并不一定是所有互联网产品的用户,而几乎所有互联网产品又都在用手机号绑定ID,手机号在当下成了最能反映一个经济个体生活轨迹的数据载体。在互联网大佬的大数据中,往往只能体现与平台相关联的一面,尽管丰富但总面临着某些环节的缺失,而从运营商的角度,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通过手机号对用户经济或网络行为的扫描是最全面的,在实名制全面推开后,这种全面又能够变得更加精准。服务于信贷、电商、内容、娱乐等业务端,这些数据才是用上了真的会有效的干货数据,让DT时代的生态合作者真的受益。
而若运营商的观念再开放些,在全面、精准之外提升数据的内涵,这种基础将变得更为稳固。联通的流量支付玩法某种程度上就带有丰富数据内涵的色彩,用户把原本会被消耗掉的流量转到电商、娱乐、内容等场景中去,例如同阿里合作,汲取深层次的消费偏好和消费新动向,借助阿里的力量在双11这个消费者集中“展现自己”的档口,能够短平快为DT的数据基石“充电”。这些行为轨迹本身就是可供深挖的数据富矿,配合一个手机号下用户的其他行为,对用户的描述会更加翔实,数据也就变得更有价值。
8月20日混改全面完成,10月26日750亿认购资金到位,改革进程已久的联通通过混改后首次流量活动不出意外地又走在了变革的前边。但值得一提的是,运营商开垦DT这片土地,不能只是做数据的提供者,那样又沦为某种程度上的管道服务生,而应该真正把数据做活,把与数据相关的行为预测、风险分析、偏好分析等构建起能够直接调用的技术共享体系,像阿里达摩院、百度Apollo、Google TensorFlow一样服务于所有合作伙伴进行生态开发。
总之时代翻篇了,无论是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需要换一个姿势来讲故事。只是中国联通仍然一如既往的“积极”,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