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篇分享是我曾经做过的一份报告。服务对象是当时企业的设计部门,主题是部门发展规划以及绩效方案的优化。
在前面关于绩效的分享中,我认为思考清楚岗位的本质职能是设计绩效的根基。这里我再往前推一步,那就是岗位职能的执行取决于组织架构。本次分享中,各位可以看到我对于设计部门架构以及工作内容流程的思考。
当然了,我所分享出来的内容,并不一定具有普适性。甚至即将分享的内容,我也没有进行过实践工作,所以这里仅仅是抛砖引玉。
一、介入流程日志
3.26日,设计部主管与我一起进行了关于设计部规划与绩效方面的沟通。
我接收认知到的信息如下:
首先是按照认知情况,进行平面三维职能分组;
接下来以平面组为例,将4人的规划进行重新搭配,由1+3的协作模式调整(1拍摄+3美工)为2+2的同职能模式(每2人为一个工作组,每工作组职能相同);
工作组当中,职能细分为设计与制作。设计为该工作组头脑部分,负责对承接工作项目的视觉统筹(例:色彩搭配,信息展示等)与制作指导工作,对工作项目效果承担主要责任,需要一定资历才可担任。制作为该工作组手脚部分,具体负责统筹下的执行工作,对工作项目完成度承担主要责任,无需丰富的资历,只需一定的操作基础和执行力即可。
如此实行的优势在于:
在工作组当中,以资历经验为标准,进行了工作价值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促进分配的合理性。而基于分配的合理性,企业可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支出来补充新鲜的血液,并为这部分同学提供学习及上升空间(制作设计,手脚头脑)。
弊端在于:
整个过程是以补充新鲜血液作为前提条件的,对企业的招聘实力是一个挑战。而人员增值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即使增值成功,也必然会面临人才的留存问题。另一方面,结合目前公司的情况来讲,设计部门依附于旗舰店存在,倘若旗舰店业务遇到瓶颈,设计部必然受限,造成人员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