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送餐过程中所损耗的时间也是重中之重。直到现在(三个送餐中心),小馆儿仅有20多个送餐员,却能覆盖北京五环内所有食客的地域需求,“这在排单丶打包丶送餐员效率丶与顾客沟通丶衔接方式……很多方面都必须做到最优化”。
对于贾欣来说,小馆儿能做到对菜品五分钟生命的保鲜,“其实一点儿秘密都没有,都是这些年磨出来的。”看到顾客在数九寒天时接到外卖,惊呼“跟新出锅的一样”,这是贾欣最欣慰的时刻。
所有这些优势,在加上之前的失败经验,以及李总的管理协助,小馆儿中关村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做到了盈利。
这时候,贾欣才知道自己这种模式,原来叫O2O。
当时,仅仅一个中关村店,其区域覆盖已经难以满足食客们的需求,贾欣对第二家店,有了新的丶坚定的构想——中央厨房。
据笔者了解,北京某着名的高级餐厅开了很多家分店,经营了近二十年,还没有配备中央厨房。而在贾欣看来,“小馆儿的顾客遍及全北京,增加出菜点的前提,必须是让不同地区的顾客吃到同样口感的菜品。”
在餐饮业中,中央厨房已经成为划分传统餐饮和现代餐饮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成为餐饮企业无可争辩的发动机。2013年声名鹊起的雕爷牛腩丶甘食其等一批有互联网基因的餐饮品牌,从一诞生就格外注重中央厨房的建设。而此前称霸江湖多年的一茶一坐丶黄记煌丶鼎泰丰等,无不借助强大的中央厨房。
或者说,正是中央厨房的建立(而且是在开第二家店时就建立),暴露了贾欣“将整个北京当成小馆儿饭桌”的野心。
2014年春节之前,小馆儿位于东四环小武基的中央厨房正式启用。为了给初具规模的小馆儿来一次压力测试,贾欣在食客们的鼓动下,走了一招险棋——外卖年夜饭。
年夜饭与日常的外卖大不一样:不但每单的菜品多而复杂,一不小心就容易弄错,更要命的是,几乎所有的年夜饭都会在大年三十晚上六点半到七点半这一个小时之间——不能早,更不能晚。不然,时间稍有差错,大过年的,一家人饿着肚子等年夜饭——世界上简直没有比这更糟糕的用户体验了。
年夜饭的订单,在过年前一周截至预订,几十个遍布北京东西南北的订单,对于送餐员本来就匮乏(只剩下了6个送餐员。虽然贾欣人缘不错,但也实在没法让朋友们在大年三十晚上来帮忙送餐吧)的大年三十,那一个小时密集地出菜丶送餐,不啻为一场恶战。
为了送出这几十单外卖,贾欣和李总整整排了三天三夜,愣是画坏了五张北京地图。“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配送。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儿后怕。万一为了赶时间,不顾一切的送餐员慌乱里出点儿什么事儿该怎么办?”
现在,小馆儿根据北京目标客层的特点,已经部署了三个出菜点:中关村丶小武基丶玉泉营。“明年,再把望京点布上,我就踏实了。提前订餐时间又能整体减少半小时。”看着即将出炉的2015年年夜饭菜单,贾欣淡定了很多。
不少朋友和同行让贾欣总结自己这几年的经验,他想了很久,把千头万绪压缩在一句话里:“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你愿不愿意接受顾客的需求。接受了,就是份责任,就得尽力去满足它。”
显然,这不仅仅是一道选择题。
后记:聪明人,下笨功夫
在当今这个营销几乎过度的年月,把“实诚”当作初创公司的经营理念,似乎是件挺土鳖的事儿。“土鳖就土鳖吧,小馆儿这些年靠着俩字儿走过来,我倒觉得没什么不好。”贾欣叼着电子烟,语速不快,和他平日忙里忙外指挥后厨的形象反差挺大。
聊到现在互联网的社交传播,我给他出主意:“对那些聚餐的顾客,能不能送点儿小玩意儿,骰子丶扑克什么的,大家边吃边玩儿,顾客体验肯定不错。”贾欣一听,开始也有点儿眼里放光,紧接着却皱皱眉:“不太好吧,好像有点儿搞噱头的感觉……”这就是小馆儿的做派。
重要的是,小馆儿的这股劲儿,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有一次在小馆儿定了餐,送餐员到的时候,我正在打电话,开完门,递了个“稍等”的手势,又接着闷头打。估计过了十来分钟,一抬头,发现送餐小伙儿已经把一个个餐盒放好,在门口笑呵呵地看着我,不急不躁,让人如沐春风。
听着贾欣讲小馆儿这几年的颠颠簸簸,我想起有个叫牟森的先锋话剧导演曾说过的一句话:聪明人,下笨功夫。
与贾欣这次聊天,是在我办公室。这地方单元很多,门禁很多,路标不清。几乎每个第一次来的客人都得打两遍电话,才能磕磕绊绊地找到单元入口,迟到进门。而贾欣却没遇到任何麻烦,顺顺当当准时到达。
对于这种寻路的能力,我开始还挺好奇,后来才明白:人家亲自送了好几年外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