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 不得不补,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新的零售理念迫使很多的传统零售企业和电商转型,曾经高枕无忧的国美也开始推进线下店面的互联网化升级改造,期望通过拓展互联网门店夺回曾经的市场份额。8月3日的公告中也显示:国美2018年上半年,线上线下交易总额(GMV)与去年同期相比预期增长约15%,电子商务业务的平台GMV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预期超过60%。这似乎让它看到了弯道超车重回巅峰的希望,不过很显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翻开国美零售发布的2017年财报我们能够发现,如剔除非经营性项目,国美净利润约为5.31亿元,虽然对于家电领域来说这个数字已经可以算得上非常之高,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同一领域的苏宁易购,这个数字仅仅是其的1/8。不仅如此,今年国美的营收规模继续下跌,并且盈利出现了巨亏,在各大零售同行纷纷持续大幅度增长、部分零售商扭亏为盈的背景下,国美的经营状况令人意外。
对于亏损原因国美零售解释为,将部分经营未达预期的业务进行商誉减值及与电商业务相关的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此外,财务成本因债务的增加也有所提升。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国美零售刚刚开始烧钱拥抱互联网,还没有找到新的出路。
此外,8月3日的公告还一如既往的强调了国美零售的高毛利标签和继续拓展线下布局的战略方向:“综合毛利率保持较高的水平,预期将超过17%。集团继续在服务领域和四五线城市加速布局,以形成新的核心竞争。”
据了解,国美方面对自身高毛利率的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点:多年的供应链服务商背景,以及对电器行业常年深耕打造出的差异化产品结构。但笔者却认为,高毛利本身确实是好事一桩,但如果放在当下互联网零售的大背景当中,却又或许成了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回顾近年来的硬件行业,很多传统企业之所以会被互联网品牌颠覆或者抢的市场一杯羹,本质上就是产品思维的不同,传统厂商包括国美零售的思维很简单,就是卖货,赚差价,所以硬件的毛利越高越好,而互联网公司采取交叉价格补贴的方式,深谙“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熊买单”的道理,将部分成本转移,从而成本更低。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最近上市的小米,同样是硬件行业的品牌,小米却把用户视为网络资金账户和互联网用户,不从硬件上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