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的需求下滑十分严重。根据报道,去年四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的进口量和注册量剧减过半,“其中10月的注册量和进口量降幅都超过了80%”。
为了弥补损失、表明重视中国市场的决心,作为中国取消新能源车外资股比限制后的第一个外商独资项目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于2019年1月7日正式动工。
特斯拉上海工厂预计2019年年底部开始实现量产,初期目标为“周产3000辆Model3,一年约15.6万辆,未来将全部投放中国市场”。据称因为“关税成本的降低”等原因,Model3届时在国内的售价很有可能降低到30万元人民币之内。
不过根据特斯拉官方数据,它2019年一季度共交付了6.3万辆电动车,其中Model3为5.09万辆,虽然实现110%的同比增幅,但环比却大幅下滑31%,远低于市场分析师预期。
一边是在华业绩受挫,一边又是突然爆出的车辆自燃事件,特斯拉如何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个交代就变得更加充满悬念了。
相对于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受挫,国内的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虽然面临的是一片蓝海的电动汽车市场,但未来发展危机也不可谓不大。
首当其中的当然就是电动汽车频繁的安全事故、使用体验争议等造成的“消费者焦虑”,就像特斯拉自燃事件发生后,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安全性都备受网民质疑。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辆和电池的安全性是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当然除了安全性这一基本要求,电动汽车电池的耐用性、充电的方便性、动力续航能力、充电难和换电池的高成本等等问题也不时见诸于报端,甚至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消费者发声“后悔买了新能源汽车”,抱怨使用电动汽车“就像养了个大爷”。可见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距离。
除了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使用上的“焦虑”愈演愈烈,国内长期依靠国家补贴保持利润和增长的新能源车企们还面临着“取消补贴”的阵痛。
2019年3月26日,千呼万唤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出台。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流传了很长时间的“2019年补贴将退坡50%”的说法得到证实。
根据《通知》,国内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将继续提高:首先,补贴标准的续航里程被提升至250km;其次,规定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不低于125Wh/kg;另外,根据纯电动乘用车能耗水平设置调整系数,规定门槛提高10%-20%的车型按0.8倍补贴。基于此“新标”,很多电动电动汽车将失去补贴资格。
而即使满足条件具备补贴资格,电动汽车的补贴额度也要遭遇大幅下滑。《通知》规定,2019年3月26日-2019年6月25日为“2019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过渡期。在此期间,符合2018年技术指标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的车辆,按照《通知》对应标准的0.1倍补贴;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的车辆,按2018年对应标准的0.6倍补贴。除此之外,“地方补贴正式取消,补贴过渡期后取消新能源车的购置补贴,转为补贴充电基础设施”。
满足2018年却不满足2019年新补贴标准的电动汽车补贴额大幅下跌90%,满足2019年新标的补贴最低降40%最高降60%以上,这个“超乎想象”的大幅度补贴降低让大量电动汽车厂商措手不及。再结合国内这几年电动车补贴的走势,业内认为“2020年全面取消补贴并非没有可能”。
在这种背景下,长期背靠国家补贴“生存”的国内电动汽车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补贴大幅下降之后,电动汽车厂商的盈利空间势必会被大幅压缩,为了保证企业盈利车企就势必需要祭出“涨价”大旗。而大幅度的涨价消费者又会不会买单?电动车企的销量又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在大势所趋的“取消补贴”的政策下,市场对电动汽车行业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