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斌
来源 | 于见(ID:mpyujian)
银联商务早在2002年就已经成立,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银行卡支付及电子支付受理环境建设的企业,从2011年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之后,银联商务的收单业务得以飞速发展而逐渐在国内占据主流。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尚未普及,银行卡刷卡消费“一家独大”的过去,银联商务一直是国内收单业务的“头牌”。在知名咨询机构尼尔森发布的《2016年度亚太地区收单机构排名表》和《2016年度全球收单机构排名表》中,银联商务连续5年上榜,排名全球第14,是连续四年的亚太收单机构榜首,其全币种交易金额在当年累计达到了2.388万亿美元。
但从2016年之后,全球范围的大众消费领域就开始迎来了移动支付的浪潮,以支付宝、腾讯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平台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革了曾经行业“霸主”银联支付的命。
而随着移动支付对小微商户的影响越来越大,银联商务在传统的线下收单业务市场上也在面临被支付宝与腾讯财付通慢慢蚕食的境地,这让银联商务的优势根基受到挑战,再加上它劣势明显的移动支付领域在整体支付市场中的比重逐年增高,银联商务后续发展的危机重重。
在过去,银联商务都是这么介绍自己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联控股的,专门从事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和提供综合支付服务的机构,成立于2002年12月,总部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
而随着线上互联网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流,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支付两家独大,C端市场和中小微商户市场生存空间受到不断挤压的银联支付开启了它新的定位,即“银联商务是中国银联控股的,专门从事线下、互联网以及移动支付的综合支付与信息服务机构”,在战略方向上力求参与到移动支付领域的争夺中来。
但聚焦在大众层面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新战场似乎并没有银联商务的位置,时至今日,银联商务赖以生存的仍然是B端支付服务领域,这当然是它作为“国家队”的传统优势。但在C端,它的“奋起直追”不仅没有多大效果,甚至市场份额还在不断缩水。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失意者”银联商务
根据银联商务的官方介绍,截至2019年3月底,银联商务实体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服务特约商户828.2万家,维护POS终端926.4万台、服务自助终端79.5万台, 2018年全年受理综合交易72.6亿笔、金额28.6万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支付服务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