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生产商在进行产品和品牌定位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强产品的某项特征(形态、色彩、布局、排版、内容等),利用该特征吸引具有相同特征需求的人群,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达到开拓市场的目标。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真实动机”。
-02/无意识抵触
Tomson & Jason Brand Research Center
从宏观角度看,抵触心理基本上因人而异,毕竟想剁手的话总能有理由,想省钱怎样都能找着办法,在了解动机的本质后,我们再谈谈“无意识”抵触。
众所周知,百事可乐在刚推出的时候,由于产品跟可口可乐相似,且初来乍到,于是便做了一个很损的实验,将自己的产品跟可口可乐蒙起来,然后放到路边让路人免费试喝,猜一下哪个是自家产品,并在路人回答后拆开包装,露出百事可乐的LOGO。
具体数据虽说如今无法考察,但广告效果的确是拉满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获悉两点,首先“无意识抵触”本质上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生产商只能通过最硬核的手段和措施,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第二点是,消费者的“无意识抵触”与购买行为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就像案例中的人们一开始抵触的仅仅是“百事可乐”这个牌子,而不是“可乐”或者“饮料”本身。
-03/次级价值观
Tomson & Jason Brand Research Center
次级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观的衍生概念,本质上我们要先将核心价值观理解为具有高度持续性,且任何情况下很难发生改变的统一观念。
就像人们认为清明节去祭祖,可以寄托思念、体现孝悌,这是目前社会当下社会的主流核心价值观,虽说你不去人家也不会说啥,但如果你去了,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会被认为是一个孝子贤孙。
而次级价值观则是在祭祖的时候,是选择传统的焚香还是新潮的在线祭拜,这是基于个人因素产生的次级价值观。
通俗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市场营销策略,去改变人们的次级价值观,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