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少年牙齿问题屡屡刷屏,令不少家长开始关注牙科。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也就是说,5岁以下的儿童里,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两人患龋齿。
所谓“牙疼不是病,但疼起来要人命”,看似小小的一颗牙齿动则几百数千,高则数万的价格也令人咋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关注牙齿健康。在这股热浪之中,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瑞尔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意图在这牙齿经济中走向上市。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瑞尔集团2020年的收入规模在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三。这样一家名列前茅的企业IPO本该顺理成章,但一方面顶着高亏损,另一方面背负着严苛的对赌协议,令不少人开始审视瑞尔集团IPO背后的真正价值。
高营收与高亏损并存:绕不开的铺开能力与密度范围
在近三个财年中,瑞尔集团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5.2%、10.1%及24.1%;策医疗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3.14%、45.93%及45.05%。
但是与之相随的是在这三个财年中,经营利润分别为-8404.3万元、-1.33亿元及1.24亿元,累计经营亏损为9302万元;净亏损分别为3.04亿元、3.26亿元及5.98亿元。
一边是有着不错的毛利率,另一边则持续亏损,这意味着瑞尔集团确实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牙科领域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瑞尔眼科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吸金”项目。
这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开店,牙科本身就是具有“趋近效应”的,其实医疗类行业本身都具有趋近性,一般除了较为危险的重大疾病,用户总是会选择较近的医疗场所进行诊治。
在如今国内牙科医院市场渗透率不高的情况下,开店式的“跑马圈地”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这种铺开能力是该类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瑞尔集团也有收购的杭口、宁口等大型口腔医院的案例,虽然牙科有着不错的利润,但这种投入也是持续高涨的。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瑞尔齿科在一线城市运营50家口腔诊所,瑞泰口腔在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运营7家口腔医院及50家口腔诊所。也即是说如今瑞尔集团在全国的一线及二线城市总共运营着107家口腔医疗机构。
以目前口腔牙科市场而言,这个开店数量并不少,但对于瑞尔集团的“千店计划”还相去甚远,也能看出瑞尔集团对于开店的迫切投入。
比如说关于资金用途上,瑞尔集团计划投入约50%的募资,在现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开设新的医院及诊所;计划投入约15%的募资,在二线城市自建医院及诊所。计划投入约15%的募资,用于建设及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拟投入约10%的募资,用于战略并购能与其平台产生协同效应的医院及诊所;拟投入10%的募资,用于补充营运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