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喜欢草场地的低廉房租,也喜欢艺术与粗糙城中村生活相遇的冲击感——前一秒,你可能还在油渍满地苍蝇乱飞的川菜馆里吃着包子,下一秒可能就坐在复古咖啡店里,慵懒地倚在天鹅绒沙发上,在柔和的音乐中跟朋友畅谈。
画漆画的林程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切换中。
她两年前来到这里,如今拥有一家工作室。粉白墙面,青色屋檐,从窗户望进去,能看到一盏来自宜家的雕花吊灯。入夜后,灯光让整个房间显得柔和起来。窗外,还有一大丛正在盛开的紫茉莉。
这样的恬静和整个村子的脏乱形成鲜明对比。
她不在乎。我赶到的时候,她正在调制树漆。谈及为何选择草场地,她答:房租便宜,周围还有一些艺术家画廊,氛围还算可以。
林程所在圈子的艺术家们,大多瞧不上一公里开外的798艺术区。那里已经变成游客的地盘。
在林程看来,草场村所有的脏乱差只是城乡冲击的自然状态,“毕竟都建成CBD,也挺没意思的。
草场地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与艺术区的割裂明显而又模糊。
在这里,艺术展览区和肉夹馍小店的距离只是一个拐角。在同一栋建筑里,你可以在一面看到梵高的星夜图,在另一面看到洗衣房入口。小路两侧,一边是赤裸上身暴露啤酒肚的村民,一边则是说着其他语言抽烟聊天的外国人。
林程喜欢这种混搭的感觉,很多艺术的灵感往往是从凌乱和反差中迸发而出的。
他曾经在某艺术家工作室外看到一只眼神纯净,连脚趾都干净的小土狗,它从容地走在青砖路上,一点也不怕人,而几百米外,草场地的大街上,一只原本雪白的雪纳瑞,耳朵被染成粉红色、四肢也沾满泥渍。
“从出身来看,这两只狗的狗生应该对换的,却在几百米内上演了反转命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刺激的吗?”
叁
如果说冲击感是艺术家对草场地的感受,人情味则是租客对这里的关键词。
河北姑娘李梦住在这里3年了,在她看来草场村什么都好:吃饭购物都方便,楼下就是超市。
李梦喜欢人气足的地方。来草场地之前,李梦通过在自如租了一年房了,房客相互之间都不认识,有时快递都没人代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