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星巴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瑞幸推进战略部署,开启重组。因为它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只能用在一件事情上:在法务层面,尽快渡过大劫,承担该有的责任;在市场层面,及时挽回信誉,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信任。
4
众所周知,在咖啡饮品行业,食材安全是底线中的底线,是最不能触及的红线。
一家咖啡品牌,你的模式有问题,管理层不靠谱,消费者都可以原谅,但你的食材如果不安全,那就一切免谈。当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几十亿,却依然能得到消费者认可,甚至消费者只担心“我的优惠券还没用完,它可千万别倒了”,就是因为:虽然瑞幸的财务是假的,可它的食材是真的啊。
对于星巴克这种行业领军者来说,如果连底线问题都管理不好,何以赢得市场认可?何以让消费者持续充值买单?
可以预计,经此一事,星巴克或许还是一线品牌,但其“品质咖啡”“小资生活情调”“商务谈判圣地”的属性将会动摇。同时,星巴克引以为傲的“第三生活空间”的合法性也就没有了。
与此同时,以瑞幸咖啡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将会获得宝贵发展机会,四处开花,争夺市场份额,赢得消费者信任。
当然,气运能否转换为实打实的市场份额,不能仅靠对手神助攻,更要看中国咖啡品牌自己的努力。
5
过去多年,星巴克占据了主要的媒体版面,几乎是行业唯一关注的焦点,这让我们忽视了中国咖啡品牌和咖啡供应链所做的工作。
看过电影《一点就到家》的都知道,中国咖啡质量、口感一点都不弱于欧美咖啡品牌,中国的咖啡品牌也在努力强化各方面的建设。
以字节跳动投资的本土精品咖啡Manne为例,这个品牌发起“好咖啡、中国造”口号,力推中国云南生产的咖啡豆,甚至还将门口的海报换成了云南孟连百香果酒味咖啡豆。发展仅三五年,也获得大批消费者认可,网上有传言称用户喝过Manner的咖啡之后会连星巴克的咖啡都觉得“淡而无味”,这种评价虽然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看到国产咖啡品牌的品质化发展潜力。
再以星巴克最大的中国对手瑞幸咖啡为例,更是立足中国,强化咖啡产业链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今年初瑞幸完成了1000吨云南精品咖啡豆采购,这些咖啡豆主要来自云南保山、普洱两大产区,为保证品质和风味,瑞幸在海拔超过1300米以上种植区域,甄选SCA评分80分以上的咖啡生豆。同时,瑞幸首家烘焙基地在中国福建正式投产,咖啡豆年烘焙产能1.5万吨,也标志着瑞幸咖啡实现了对全产业链的打通和延伸。
Manne和瑞幸等中国品牌有一个共同的理念,他们认为咖啡并不是昂贵的饮品,更不是小资生活的象征,而是极其普通的应该融入我们生活的饮用品,人人可以喝得起。
嗯,中国咖啡品牌当自强,是时候破除星巴克神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