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严禁票务代理机构将机票标准产品在第三方渠道销售的新规下,此前OTA盛行的平台模式(即收录机票销售代理向用户直接售票)的模式也被摧毁。随着OTA上的机票代理商被清理,如今能在OTA上售卖机票的,除了航空公司官方旗舰店,便是已经取得机票销售资格的OTA本身。
整体上,渠道的销售返佣被取消,OTA平台模式下的向代理商收取服务佣金的模式也不复存在。双重作用下,OTA机票销售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对于拥有大量用户的在线旅游平台,要想提高用户体验,必然需要牺牲部分收入。而在激烈的竞争下,机票业务盈利本身已经很难,在微薄的利润空间中,用户所遭遇的问题,似乎已成难解的死结。
OTA行业俨然已经处于二律背反的困境之中。用户体验提升上去必然要以牺牲利益为代价。携程2017年四季度财报显示,受产品调整影响,四季度交通票务营收环比下降15%,一季度财报显示调整的影响仍在继续,这暴露了携程当下的发展困局——当携程稍将重心往用户体验上偏移,其营收便受明显受挫。
在线旅游行业可谓是BAT的心头肉。在线旅游三巨头的背后BAT均有染指,携程背后是百度,飞猪背后是阿里,美团背后就是腾讯。
携程用买买买的方式扫清了战场,近两年依靠垄断地位收割利润。它是OTA中唯一的超级玩家,也是唯一盈利的一家。
飞猪一直主打年轻人出境游 ,这表明它寄望于走差异化路线,在机票和酒店这两大标准之外,在休闲旅行产品上发力,并在定位上充分迎合年轻用户。但它们的个性化成了规模化的阻力,OTA长久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在这个领域变得相对贬值。
飞猪走到今天,即便有阿里流量支持,并利用其大数据与信用体系有所尝试,但依然没有较大的业务突破。一种行业的普遍声音是,虽然占据了手淘的一个入口,但带来的流量和订单转化情况并不理想。飞猪握了一手好牌,却没打好。
与携程和美团相比,飞猪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打造出核心产品与消费场景。比如美团就从低价酒店突破,借其助较强的团购基因,形成“目的地的吃喝玩乐”场景。美团旅行对公司业务是良好补充;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他们需要克服的远比美团要大,因为美团是从生活方式平台起家的。
从流量上来讲,美团与飞猪都要完爆携程,但是在线旅游行业模式较重,美团和飞猪在流量挖掘的供应链能力和订单转化能力,仍值得怀疑。
对标国际巨头:开辟新的盈利渠道方为上策
公司的舆论危机分两种,一种是偶然性危机,因为个别事件导致的公关危机,比如前阵子刘强东的性侵事件,这种危机并非无解,而且再发生的概率较低,属于非惯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