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谓的节俭式创新指企业资源有限时,会被逼去节俭和创新,追求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以哈啰单车为例,当摩拜和ofo两者在在一二线城市比拼烧钱艺术时,哈啰单车被逼拿有限的资源在三四线城市进行“节俭式创新”。比如从美团上市招股书中披露的摩拜业务数据显示,彼时摩拜一辆活跃单车一天骑行0.3次,每次骑行收入约为0.56元,成本却为2.5元(运营1元+折旧1.5元),即每次骑行差不多要倒贴将近2元;而同样来自哈啰官方数据显示,其一辆活跃单车运营成本一天只需要3毛,车辆折旧一天只需6毛(每辆单车成本比摩拜单车低一倍多),每次骑行成本仅为0.9元,可见成本控制比摩拜要好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摩拜和ofo所在的一二线城市,哈啰单车之前所在的三四线城市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因此订单量更少和维护运营更麻烦,而且车辆更容易丢失和损坏,但哈啰单车却通过节俭式创新进行精细运营活了下了,这说明其运营模式和团队能够打硬战,这是其能后来居上的根本原因。
可见,摩拜和ofo的颓势很大程度上是拜资源诅咒所赐,而哈啰后来居上则是托节俭式创新之福,再加上对节奏的把控,如哈啰在阿里和ofo心生嫌隙之时拿到了来自蚂蚁金服的融资;在对手从免押金到要押金之时,推出免押金骑行;在ofo和摩拜风头不再之时对市场发起猛攻(青桔单车也是如此),才让共享单车由“双寡头称霸”变成了如今“三国杀”的局面。
二、“花钱矩阵”下,共享单车行业第二次大战比内功不比轻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雷德曼曾提出“花钱矩阵理论”,指用自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用自己钱办别人事,讲节约不讲效果;用别人钱办自己事,讲效果不讲节约;用别人钱办别人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效率从前到后也是依次降低,很有道理。
比如摩拜和ofo竞争时都是创业公司,花的是投资人的钱,属于拿别人钱办自己事的类型,两者之间的竞争讲效果但不讲节约;而如今美团、青桔(滴滴出行自有品牌)和哈啰(阿里是第一大股东)就不一样了,外来资本已经几乎没有了,属于拿自己钱办自己事,既要讲效果也要讲节约,因此共享单车第二次大战主要比的是省钱和赚钱,而不只是烧钱,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才是此轮大战的关键,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打磨技术,抢占用户体验高地
进入2019年后共享单车集体涨价,进入了1.5元(30分钟)起步价时代,这标志着行业已从拼补贴变成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