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给胡润榜单准确性造成致命打击的严介和事件,不仅使其荣升为“杀猪榜”,而且还一不小心暴露了和福布斯这个死对头的差距,实在是伤及“颜面”。
商业化和公正性的矛盾,对榜单这种特定产物来讲,确实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但从一个商业公司的角度出发,胡润百富的前景规划也可能正在走向某种误区。一方面,巧立名目的垂直榜单实则对核心业务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这种大大小小企业都能上榜带来的廉价感,只会削弱胡润品牌的权威性。
另一方面,胡润个人形象和榜单直接挂钩,近年来关于他游走在各大楼盘、商业活动的消息此起彼伏,甚至还有荣誉校长这种职称加身。这意味着,他本人身上的商业符号明显加重,对一个可以勉强算是以数据为生的公司来讲,不见得是好事。
正如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评价的那样:对财富的追逐和关注,使排行榜倍受瞩目,而原始积累的灰色、排名的不科学乃至相当多人的仇富情结,则造成了观念及商业运作层面的混乱。
商业化正在让富豪榜沦为土豪的游戏
从百富榜一开始在福布斯杂志上刊登,胡润就一直没有从争议和质疑的漩涡中挣脱,直至现在,其公信力也只是在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被削弱,丝毫没有提升的迹象。如此一来,消费市场是不是会逐渐丧失对排行榜的追捧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受众群体和存在价值两个角度来看,前者的需求代表着市场的需求,而后者关系到排行榜的影响力,这是胡润榜单立足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对于每年的百富榜,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行外人看热闹,行内人看门道。如果要进一步细分的话,大体上也可以认定为行外人就是没有上榜的绝大多数,而行内人就是榜上有名的稀有少数。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百富榜的舆论造势很大程度上是由前者完成,但真正的利益来源是后者,他们才是这场游戏的参与者。也正是这个原因,虽然外界舆论一直对榜单的公正性“不依不饶”,但最终决定胡润百富榜能否长久进行下去的,还是这部分少数人。
比如胡润公司最大的营收项目—赞助商。按照惯用方式,胡润发布榜单时会搞一个发布会,邀请他的“富豪朋友”过来捧场,富豪们登场以后,赞助商就能获得合作的机会,这是约定成俗的套路。再加上现场的很多媒体,赞助商品牌也会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
而针对富豪,胡润赚钱的方法则有些隐晦,有业内人士认为其最遭受诟病的地方,就是消榜和上榜所产生的金钱交易。有坊间传闻,云南某地有个高干子弟,行踪低调,但不小心上了某富豪榜的榜单,为了隐形,他花了近30万“下榜”。虽然这很可能是以讹传讹,但这种消息频繁传出,足以说明了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