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影响腾讯连接一切核心战略的实施。试想,腾讯打着合作的幌子,公然去抄袭,这不是披着羊皮的狼吗?创业型公司接受腾讯投资,不免感觉开门揖盗。
这两点也是立知仅上线一天便在App Store和应用宝下架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件事对行业却是件好事,特别是经历3Q大战后,腾讯更深刻意识到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打造开放的生态圈,让生态圈里的伙伴与腾讯共同成长获取收益,成就伙伴的同时也能成就自己。这几年来,腾讯也一直按着这个大政方针,如今立知事件,虽然短短一天,但是从市场反馈来看,影响不小,不论腾讯是否故意抄袭,这个小事件,以后腾讯产品团队更加不敢肆无忌惮啦,毕竟马化腾自己亲自出来擦屁股了,算是打了个预防针,对于整个创业环境来讲,也是一件幸事。
缓解“信息焦虑症”:知识付费向下,用户选择向上
今天一天时间,各大媒体对于腾讯立知抄袭即刻这一行为已经是骂声一片,而目前腾讯也已经下架立知。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原先的抄袭“前科”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洗的差不多了,此次腾讯冒天下之大不韪破去抄袭又是为何呢?或许这首先要考虑的是大的内容分发背景。
信息和内容的大爆炸是移动互联网赋予这个时代的特征,每个人每天被无数的信息包围,但是不论信息如何大爆发,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需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能吸收的也只是一部分,真正有价值的也只是一部分。互联网信息的泛滥,高质量内容的价值日益凸显。
而如何帮助用户筛选感兴趣的或者有用的信息,成为各大内容分发平台关注的焦点。而2016年分答的出现人们似乎发现了不错的途径,那就是知识付费。即通过知识付费帮助人们筛选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用户抓取有效内容的效率。不过从目前来看,知识付费似乎收效甚微。
很多用户购买爆款的付费课程,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没有实质进步。并没有得到特别有价值的信息。而且知识付费本身是由消费升级决定,内容付费人群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年龄在20-49岁,也就是经常看到的“中产阶级”群体。
确实,知识付费有其内在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用户需要的是帮他们筛选自己感兴趣或者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建立阅读门槛和信息传播门槛,而且绝大多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并没有收费的必要,依旧没有改善
而即刻的出现或许给出了好的解决方案,这或许也是腾讯宁愿挨骂也要去做立知的原因所在。通过笔者的自身体验,发现即刻以及相关的产品涉及确实别出心裁,这主要有以下两点优势:
1.改变内容推荐的形式,即刻们其实是开创了一种新的内容分发方式和一个新的内容分发平台。和今日头条等内容资讯平台类似让用户自己选择,只不过通过改进产品机制避免了走向和今日头条殊途同归的命运,一个是算法机械式的推荐,一个是用户自然的选择。
都知道,今日头条开创的算法推荐如今谩骂声越来越大,其推荐算法的原理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投其所好”。今日头条辅助用户锁定了兴趣偏向,并且难以改变,这样导致了用户陷入了信息的闭环,而且难以自拔。
而即刻们所做的其实是把不同信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让用户自己选择,内容推送其实是根据用户的具体信息获取需要设置了明确的触发条件,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偶尔点开的某一篇文章上来。而且在信息提供上也能实现很多资讯平台不能实现的内容推送服务,依靠算法和人工运营的配合的运作模式,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可以真正有效帮助用户解决信息泛滥的问题。
2.前文我们提到了即刻们的“聚合”功能,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端的演变史很多时候都是重演了PC端的演变史。而即刻现在所做的很像是原来PC时代网站导航所做的事,即刻聚合多个同类app。每篇新闻标题下面会有原链接,用户可以查看原链接了解更多信息,帮助人们更方便的浏览不同平台的内容。
一边连接的是用户,另一边是各个内容APP,通过聚合各类网站的信息,解决了一些长尾App的分发问题。而且当前很多APP确实也有这一方面的诉求,即刻们的产品设计可以说是直击行业痛点。类似于PC时代网站导航的链接和入口作用,即刻很大程度上也在扮演在这样的角色,这在未来也将具备极强的想象空间。
腾讯的产品基因毋庸置疑,或许腾讯也正是看中了其聚合APP的价值以及内容分发的优势,才选择了推出立知这款和即刻“类似”的产品。虽说腾讯立知下架了,而这或许也只是个开始,可能很快会有越来越多类似于即刻的产品出现,从而开启一个内容分发与平台聚合的新时代。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