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方面表示,“有一些朋友过来问腾讯新上线的立知跟即刻什么关系这么像。应用宝某团队去年以应用商店搜索内容外显合作为名过来聊了几次,以合作的姿态提供了部分主体接口,转头就开始内测复刻版,当时确实没有想到还能有这种操作。”
这种事成了很多创业群体性烦恼。巨头以合作的名义,看核心数据,找团队了解运营模式,了解完之后,拍拍屁股走了,接着很快便进军该领域,说没抄袭谁信啊,即使没抄袭,也给人留下把柄。
其次,劣根性顽疾。
一是功能上的雷同,另一个是上线时间节点的尴尬,最要命的是这家公司是腾信,一家有着抄袭传统的公司。被骂一点都不冤。在互联网业界,有一句话很形象地形容了一家巨头公司的发展之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一直在抄袭,从未被起诉。相信稍微对互联网业界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被“盛赞”的公司是腾讯。
在张小龙“诞下”微信之前,腾讯QQ是国内主流的即时通讯工具。这个腾讯QQ最辉煌的时代,也是腾讯“抄袭”新闻频发的时代,甚至连QQ本身,也被认为抄袭了以色列的即时通讯工具ICQ。但是最为集中的领域,还是游戏。当时腾讯发布的数款游戏,都有类似的游戏发布在先,因此许多人认为腾讯这些游戏都是抄袭的产物。比如QQ炫舞抄袭劲舞团、QQ三国抄袭冒险岛、穿越火线CF抄袭反恐精英CS、QQ飞车抄袭跑跑卡丁车、QQ堂抄袭泡泡堂等等,太多了,暂且不表,大家都懂。
最后,弱者心理惹众怒。
创投圈有这样的一个梗,当创业团队向投资机构展示自己的商业计划书时,往往会被追问:“如果腾讯跟进抄袭,你怎么办?”
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总会遇到三个问题:生,死,腾讯。
每个公司都怕被BAT抄袭,尤其是腾讯,本身就有这传统。大家向来就是同情弱者的,腾讯确实又给人留下把柄,一时犯了众怒。
一方面,对于腾讯品牌形象不利,腾讯为了洗地抄袭黑历史,可谓是不遗余力。这么多年靠着微信建立起的声誉,总算是要洗白了,如今又出现立知时间,可谓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