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们的技术有所差别,但所有的无人便利店颠覆的对象是相同的,即去掉显性B端,利用技术将B端隐形。目前来看,无人便利店受技术限制,服务过于冷淡,而这可能会让不少顾客失去对购物体验的幻想,造成不良购物体验。
但对比自动贩卖机来看,无人便利店其实可以说是其升级版,而且是在品类容量和购物自由度上的提升。而串联自动贩卖机和无人便利店的,无疑是技术。公开资料显示,自动贩卖机自20世纪70年代就在日本和欧美发展起来,当下,自动贩卖机依然十分普遍,这已经佐证了自助型的购物方式经久不衰。现在,无人便利店的出现未曾远离自动贩卖机的服务核心,我们是否可以预测,无人便利店将遍地开花,成为一种主流的零售生态呢?而且,在技术的驱动下,我们不难想象,无人便利店的升级版或许不久就会出现。这也说明,对传统便利店业态的颠覆从未停止,只是现在的它们更加亮眼。
既然无人便利店颠覆B端,那么无人货架又颠覆了什么呢?
从概念上来看,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都主打“无人”,但无人货架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便利店的地理移植。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走上一段路去楼下的小卖部购买饮料或者零食,而超市和店主就在那里等我们。但无人货架把商品搬到了办公室,离我们异常得近,所以消费者就能够直接在身边获取商品,而B端就成为了补货员,不停地移动。所以说,B端由固定变成移动,C端由移动变成固定,无人货架就是这样改变了两大零售角色的行为。
在这样的颠覆下,衡量牺牲和收获就显得尤为重要。离用户越近,就必然要帮助用户克服安全感上的不适,而且无人货架意识到办公室的道德约束力足够强,所以不做任何监督,干脆就自取自付。极高的自由度仿佛营造了一个大同社会,消费者青睐是必然的。
新场景给力,抢滩者蜂拥而至,今年无人货架也迎来风口。近日,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
从进场的切入角度来看,无人货架的入局者们也大同小异。
所谓大同,比如果小美、猩便利、哈米等均采用线下选购、线上付款的模式。而小异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在选品上,比如果小美主打的是极致选品,从爆款切入办公室白领,而猩便利则走进口、稀有商品的发展之路。
但与无人便利店的技术驱动不同的是,无人货架是一种地理位置上的驱动,而且,目前无人货架也正在植入与无人便利店类似的数据分析技术,走向技术改革的道路。而与无人货架相仿的位置挪动,社区零售店不失为一个前辈。社区零售因为比邻消费者生活区,在需求对接速度上都要远大于外部便利店。如今,无人货架发掘到办公室这块宝地,实现了线上流量的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