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表达”以及“为自己代言”已经成为商业常态,《超级脱口》当年的Slogan就是“企业家要向世界自由表达”,这种需求在“15派”的科技企业家身上更为明显。作为企业家其实对自己的形象是有着更高的要求,为自己的企业代言,背后实际上是一种个性文化的潮流之路,而以此聚合的品牌效应又构成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环环相扣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利益链条。给自己和自己的企业贴上科技标签、甚至是AI标签,也就成为这个人群中一种诉求。像这类人群,短视频平台的专业产品供应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因为,以平台泛文化的整体影响力,打造细分领域的批量个人品牌影响力,在深度上是难以准确匹配的。因此,类似这种细分领域的市场非常宽泛,这或是短视频转换方式发力的一片蓝海。
深耕内容 IP,短视频扮演的是“工具”角色
由技术平台聚合内容创作,到内容平台融合技术呈现,虽然要素不变,但是要素重视的权重发生变化,就会影响着传播重心的整个路径。前者重在短视频的推广,需要的是短视频的流量聚集效应,关注的是流量变现;后者重在内容的推广,需要的是全媒体配合,重在传播价值,对内容进行包装形成文化认同,引导趣缘社群价值认同体系进而变现,所以正在做这样一件事情的未来图灵,它的Slogan就是“AI+领航者”。
用短视频赋能,将其作为“工具箱”的一个重磅工具,在打造优势IP的过程中,工作重心的转移将使得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第一,体现在深耕的内容板块,亟需系列化输出延续IP价值。
类似AI这样的蓝海领域,想象空间新奇而又大,但是很多的专业概念其实是略带生涩,不是特别了解的人是很难深入浅出的,用长时间了解一个新技术或产品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是一个难以接受的过程。在内容IP的打造上,将短视频作为工具,与图文传播结合,“一条”与“二更”属于绝对的佼佼者。
因为,短视频多元素的表现形式恰好弥补了行业内容“单调”与“艰涩”的缺陷,用户能够通过碎片化“去阅读”的方式迅速了解产品,而且在内容制作的便捷度与成本上都有着比较好的体验,而对于技术密集型的AI产业而言,“媒体对AI的关注点”与“民众对AI的关注点”是完全两码事,由走在技术前沿的企业家现身说法,这种方式正好解决了优质内容的来源问题,“以人为中心”的观察角度,对内容创作者而言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范本。而用短视频呈现“人机互动”的科技炫感,又带来了解决用户的接受度问题。
第二,趣缘内容的聚合,需要IP的多元模块矩阵支撑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