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青岛 > 走进青岛 > 解读消费心理学:震惊!失踪人员为了一顿饭竟做出这种事!

解读消费心理学:震惊!失踪人员为了一顿饭竟做出这种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1 14:15:30 编辑:派代电商 手机版

解读消费心理学:震惊!失踪人员为了一顿饭竟做出这种事!

解读消费心理学:震惊!失踪人员为了一顿饭竟做出这种事!

一、心理账户

--------

小明是个单身汪,平日里总是邋里邋遢。

这天在路上突然被一个商家拉住‘客官,买块表呗,戴上让您瞬间逼格满满’,可小明是个diao丝,对于这些东西从不感兴趣,随口回绝了。

这时商家甩出一个大招‘不喜欢没关系,来看看这块,特别适合送给老爸,年底了,让老人家开心开心’,小明心想也对,大半年没回家了,送个礼物给老爸多半能让他很惊喜。顿时来了兴趣。

-----

同样的一个东西,卖不出去,尝试找一个让消费者下单的理由。

花钱的时候,付出价值的时候总会有目的性,有人是为了装13,有人是为了好吃,各种...

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需求,最后花费的价格或者说代价也不同。

这个就叫心理账户。

小明自己吃一顿饭20块,舍不得掏钱,但是更愿意花500块钱给老爸买块手表。

小红愿意花500块钱买一只口红,却不愿意给男朋友买几件衣服,她认为他不配。

所以你换个理由让消费者下单,把商品放到消费者更愿意掏钱的账户去,往往效果惊人。

心理账户除了情感之外,还有生活(刚需),发展(能力)等

二、比例偏见

---------

小明感兴趣了,想要买个表送给他的老父亲,但是这么多款,不好选啊。

老板立刻甩出第二发大招‘选这块吧,要是您再加10元,再送一个精美的盒子,更显心意’

一听到还有换购,小明立马对这款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

人们总是更喜欢去算比例,而不是数值。比例更加简单明了,数值比之复杂,这也是惰性。

这个就叫比例偏见

打个比方,两件商品都在搞活动促销,一件卖200块钱活动减20元,另一件卖50块钱活动减20元。可是在大家心里却是直接把数字换成比例的。

200元减20,就是180,就是9折,好像减的不多。

50元减20,就是30,是6折,减了快一半了,更划算一些

所以低客单产品更多的是去打折,而高客单产品更喜欢标降价数值。这都是为了让消费者觉得更划算,具体可以参照一些高价品牌的折扣跟低价快消品的促销活动

而换购,道理上也是一样的。你拿盒子跟手表比,不管是价值还是实用性上面都是大大不如的。直接送就是免费的,不要钱的,在消费者眼里,既然都免费了,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文章TAG:消费心理心理心理学消费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走进青岛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