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做号者们混迹互联网多年,深谙借风口的赚钱之道,他们很快在今日头条上嗅到了钱的味道、阶段性的最大需求以及尺度,于是他们疯狂地申请了一批批的账号,并夜以继日地:
“从贴吧、微博、微信、门户里扒拉出300~500字,修改,再加上自己的“修饰”和“想象”,然后贴上三张图,取一个标题,发布。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每天“写”20篇。高收入者可月入万元。”(摘自《做号者的地下江湖》)
今日头条也好、UC头条号也好,一点资讯也好、你们看到的、吐槽的那些的水文或者垃圾稿,那些标题党和耸人听闻的文章,90%以上是由这些“职业做号人”生产的。摘自《内容红利下的“做号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
他们帮助今日头条快速完成了图文内容的原始积累,而这些人可以说是最懂屌丝、最懂互联网、最懂运营的一个群体,他们将团队设置在小城市,在当地招聘,简单培训后,内容工人就上岗了,这些工人不需要有自己的大脑,只要按照要求执行即可,低廉的人工与房租成本,让内容生产者攫取了丰厚的利润。
后来,成熟的图文内容补贴渐少,对于平台而言,做号者的革命使命基本完成了,于是开始通过加大对做号批量生产低质内容的审核和打击力度,驱逐劣币。
但,今日头条的视频又来了,嗅觉极其灵敏的做号者迅速做出反应纷纷转身开始转战视频。
当然,真要做视频可不像图文那样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于是剪辑成了视频内容生产者的最佳选择。
他们开始从电视台、电影、电视剧、网剧、各视频内容网站下手,挑选中热门的内容进行剪辑拼接,高级些的加上字幕和配音,然后配上特别吸睛的定制标题,一个个视频内容就这样迅速地诞生了,只要电脑给力,工人手快,一天一人“创作”个20~30个热门视频也不是难事。
就这样,今日头条的视频版块又成了!
据坤鹏论的一位朋友说,他现在很多视频都是在今日头条上看的。
于是,今日头条的新麻烦来了。
正是做号者们的“疯狂”付出,也为今日头条招来了诸多非议,在流传颇广的《这两年,互联网病了,岂止阿里,整个科技圈都该好好反思》一文中:
“陈翔六点半”、“屌丝男士”以及诸多邵氏老电影,各种电视剧,养活了某平台上无数的“视频作者”,他们热衷于一款叫“爱剪辑”的软件,零门槛,轻轻松松迈入“内容创业生态”,享受平台的流量补贴。
而著名媒体人王利芬最近在微博上声讨今日头条:
我从没见过一个视频公司有如此牛,它用任何内容都如进入无人之境,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无需自己生产也没有任何版权观念,从央视的节目到凤凰的历史片再到国外的音乐会,西瓜视频取材只依据用户喜欢然后掘地三尺把所有能找到的内容第一时间推送出来,并毫不犹豫打上自己的台标,即便你是付费内容他也果断截取三几分钟,带来大量眼球就是它的盈利模式。
在坤鹏论看来,这样的声讨很正义,但基本没什么卵用,就像PC互联网时代,相当多的网站就是靠不告而取的抄袭、改头改尾的伪原创、发动群众上传视频发家致富的,那时候也是诸多的口诛笔伐,结果呢?
再加上今日头条更加聪明用钱地发动起了群众,不仅有人勤快地帮着搬运内容和新闻,出了问题还可以帮着背锅。
这钱花得太值了!
写到这里,坤鹏论不禁联想到了阿里的淘宝,这发展轨迹简直是如此相似:
淘宝:通过个人商家作为平台的原始积累的主力军,前期对于假冒伪劣不闻不问,等到羽翼丰满,无下无敌,开始大浪淘沙,把个人商家挤出平台。
今日头条:通过自媒体作为平台内容的原始积累主力军,前期对于各种抄袭默不作声,等内容极大丰富,平台傲视群雄后,开始严打并驱逐做号者这样的劣币。
3.一点资讯完成新一轮融资
上周有消息称,一点资讯完成了1亿美元的新融资,据说,投资方包括一支由政府主导的基金,估值约为10亿美金。
有朋友会说,小小的一点资讯融个资,和估值200亿美元的今日头条有毛关系。
坤鹏论希望你注意的是“政府主导的基金”!
更深的话不说了,大家自己悟,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理解。
而对于张一鸣和今日头条而言,其他问题都算是小问题,这才是最让他们辗转反侧、孤枕难眠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