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与新浪微博达成了战略合作,将会共同推出微博收视指数,目的是为电视媒体从社会化传播的维度开展节目评估丶营销传播提供标准化分析工具,这条消息的深层意义在于电视媒体已经将微博看成新闻传播的重要工具;前几天华声在线举办的湖南互联网年会,一个场景是这样的描述的:“新闻联播主持人上班之时,用手机看微博内容播报新闻”;另一则新闻,新浪微博将会与春晚合作,成为2014年春节二维码的独家合作伙伴,春晚期间央视将会通过新浪微博以图文直播的方式发放价值5亿的红包。这几个例子可以这样解读:微博正在影响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新时代需借力新媒体,那么,新浪微博作为炙手可热的新媒体,会走向衰落吗?
几年前有人提出了政治博客的概念,原因在于国外很多国家领导都在推特上开了账号,甚至通过推特来完成亲民及拉选票的壮举。国内目前也有数千甚至更多的从政人员入驻新浪微博,可以这样想,一个”主席吃包子”的新闻的首发媒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足见国家及领导人对微博这个新媒体的重视程度,这样的一个被赋予时代性社会传播效应的媒体,怎么会说死就死呢?
社会常见的“不公平”新闻,微博时有曝光;政府上半年打击微博大V以及谣言传播,数名大V被戳穿了真面目;后来这场打击延续到反贪反腐,数名高官在新浪微博被举报。对于这样一个媒体工具,大家怎么看?一切都在表明,现在的新浪微博是带有社会责任的,另一层意思是,它已经成为并列电视台等媒体的国民新媒体。
对于新浪微博,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大概是上面的各种广告。如电视和广播一样,所有媒体或者具备媒体属性的产品都是以广告的形式来盈利,没有盈利模式的产品是不成功的,这种盈利模式是建立在商家需求的基础上的。反应在微博上,就是植入的各种商业话题,反应在新浪微博则是阿里入股新浪以后的各种商品图片轮播。
人们容易因为某个产品打上BAT的标签而猜测其未来的发展,以产品背后所反应出的BAT竞争状态,这已经成为惯性思维,阿里浪了以后,人们对新浪微博也改变了昔日的看法,可能有人背后已经开始称它为“阿里微博”了。在商业模式上,新浪微博一直没有探索出特有的道路,这种情况下将流量变现最好的模式也就是引入广告了,我们能看到新浪微博的努力,近期与各电视媒体的合作也为其今后的盈利模式提供一个思路。
对于微信替代微博的言论我不敢苟同,因为微信定位之初的理念就是改变生活的应用,多个应用场景表明微信要做的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并非用于舆论的传播,因此两个产品的定位就不同,何来竞争?
为什么微信要惩治频繁发广告的公众账号?一方面因为前文所提微信的定位,另一方面是因为腾讯不想微信像微博一样成为广告代发集散地。面对朋友圈的买卖信息已然泛滥,良好的体验日渐被谋杀的局面,今日微信与当日微博相比,除了用户多些,还有其他区别吗?而前天微信私人账号1万以上的再也不能加好友的消息,着实让我吃了一惊,看来微信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我的微信号是mcjave,QQ号188283156,欢迎朋友们加我,一起探讨互联网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