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简书在内容管理方面的措施,一是对原创内容及其付费衍生品的管理运营,一是原创内容激励体系。简书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企业,如何加强内容提供者与内容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是运营的重点,为此简书着重鼓励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内容,通过自身的内容分享平台吸引消费者,主要项目有简书大学堂和简书出版。
而激励体系上,主要有内容曝光、打赏、付费文章、开放运营权限等方式,内容不仅丰富,还有着更明显的“平等”特征,大大区别于豆瓣的“文艺范”、知乎的“精英范”,吸引了大量“草根”用户。由此,简书形成了集工具、内容、社交、出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内容电商平台,大有与知乎、豆瓣平起平坐的势头。
知识难变现,内容平台发展难
据公开数据,2018年知乎用户数突破2.2亿,同比增长102%,平台内容数超过3000万,回答数超过1.3亿,发展飞速。反观简书,用户量却在1200万左右,与前者已不具可比性。虽然从数据上看知乎强于简书,但最近的“人员优化”事件却暴露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让市场再一次关注内容行业的商业化进程。
早在2016年,知乎就开始探索商业化,采取的是广告外包,公司内部则探索“知识营销”项目的方式,直到2017年才开始亲自“操刀”商业化,主要项目是广告和知识付费。在今年8月知乎公布的商业化数据中,也仅有上半年商业广告收入和知识服务板块产品与用户量两方面,其中有关营业额部分并未提到“知识付费”,似乎知乎商业化的主要动力还是广告。
不仅如此,无论是知乎还是简书,都深深被内容质量问题困扰着。在2014年时,知乎就因为软文增多,营销氛围兴盛而被老用户吐槽,等到2017年知乎全面开放机构号入驻,营销氛围更加浓重,整个平台内容质量严重下降,新老用户矛盾也日益增多。
同样的问题在简书上也发生了。从2016年开始,简书平台的整体内容创作质量就不断下滑。虽然其不需要像知乎般走全民化路线、吸引大量新用户,但简书原本的中心化审稿模式和过于迎合大众口味的推荐算法,使得平台在新用户增加缓慢的同时还流失了大量优质用户。
由此,知乎渐渐变成了商业推广平台,而充斥着各种妇女婆媳内容的简书则成了“新天涯”。但简书显然更弱势一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简书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