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女性(一般学生有穿的,但是比较少);
个子不会很高(当然,不排除会有一些高个子女生也喜欢这种);
上班的时候穿的会比较多,休闲或者逛街,不太会穿这种风格的鞋子;
……
有人会说了,去做这个画像有什么用呢?好吧,你觉得白领女性穿的鞋子跟学生穿的凉鞋,应该用同样风格的模特么?对于鞋子的关注焦点,他们会是一样的么?如果这些都不同,那么你的拍摄风格、详情页设计逻辑、详情页卖点提炼的关注点,甚至营销活动的设计,是不是都应该有所不同。
而当时的老邢,用的同一个模特,然后详情页的设计逻辑都是一样的(单纯的图片堆积,加上其他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产品详情、包装说明、售后说明等等)。
这其实是你做店铺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而很多做淘宝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的工作流程都是:选款——拍照——做详情页——上架。错了,你应该先给你的消费者做一个人群画像,看看他们是一群具备什么样特征的消费者,再然后,你才可以去决定,你的照片怎么拍、你的详情页怎么设计、你的活动怎么设计、你的构图怎么做……
2. 专注于一个精准的细分市场是符合“小而美”趋势的
都知道现在是无线时代,那么在无线时代,流量匹配的核心原则是什么呢?答案是:个性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千人千面。
当然,个性化匹配流量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单个流量的价值得到了提升,因为更精准了。我们聊聊为什么无线时代,个性化变得更现实了。大家想想在PC时代,虽然也叫个人电脑,但是你的电脑是不是有非常大的可能被别人用?你的同事、同学、家人、朋友……,这直接会给每个平台的数据收集和处理中心带来困惑:他到底喜欢韩版的还是欧美风格的?到底是想要高端商品还是低端商品?希望走性感路线,还是淑女路线……
但是在无线端,这个问题被完美的解决,理由只有一个:每个人的手机都是高度私密化的工具。
那么接下来再看,个性化匹配流量的基础是什么:标签匹配。也就是,你店铺中商品属性跟消费者的特征恰好是吻合的。这就涉及到店铺标签问题。我们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有点儿极端,但是很能说明问题。一个消费者搜索篮球鞋,然后就去看搜索结果了。
如果没有个性化,那么这个消费者到底想要一个什么品牌的,男款还是女款,中锋穿的还是后卫穿的,什么为主的,这都不好说。但是如果有了个性化呢?比如发现这个消费者在以前的搜索和购买行为中,比如篮球服、篮球袜子等等,购买的都是耐克品牌的,那在推荐结果中重点推荐“耐克”的篮球鞋,就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店铺,只卖耐克的篮球鞋,是不是就应该比什么品牌篮球鞋都卖的店铺,理应得到更多的推荐呢?这就是标签匹配的问题。
所以,
如果你只卖后卫穿的篮球鞋呢?
如果你只卖女款的篮球鞋呢?
如果你只卖杜兰特的篮球鞋呢?
……
这是真正的小而美,而不是像老邢那样,什么风格都有,什么款式都有,甚至什么价位都有,还有男鞋有女鞋。
3. 刚开始的时候你应该集中精力去打一两个款
没错,全店动销确实更好,是一个终极目标。尤其是在淘宝去爆款化的趋势下,这是你必须要做的。但是当你的店铺刚开始做的时候,淘宝的搜索引擎非常明白:你的层级比较低,刚开始干,不管是从经验上来看,还是从资源上看,你都不太能够全面出击、全面突破。
所以,他更关注的是你单品运营的能力,也就是你能不能干起来一个爆款。所以,就比如说老邢,觉得6款宝贝都有市场,所以推的时候,全面出击,据说当时光直通车就花了12万多,如果这12万的车费全部都砸在一个款上呢?恐怕只要产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一个爆款怎么也起来了吧。
店铺是怎样被做死的?也许,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