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纯医美时代拐点已至:下一个战场在哪里打响?

纯医美时代拐点已至:下一个战场在哪里打响?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3 16:13:42 编辑:派代电商 手机版

互联网医院走到线下并非医美行业的首创,巨头公司比如百度,腾讯,阿里均在此有过布局,强如BAT,也并未掀起多大浪花,医美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们不可不慎重考虑。

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对于医美行业,与线下结合不如采取以下两个途径,模式更轻,更适合独角兽公司。

一是:从医美到生美,开辟新的获客渠道。

医美与生美融合或转型,已经是有市场验证的成功模式。生美把握住流量的入口,但是转型医美则面临医疗技术缺失、团队管理方式不规范、运营和服务模式差异等现实困难,这也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汇成咨询(医美)和美美咨询(生美)等口碑不错的咨询类企业产生。

虽然生美在复制扩张的速度上可能更快,但是顾客的求美需求增长,对于微整等接受度越来越高,如何将二者结合达到有效互补,这个趋势会一直持续,相互渗透、混业经营是大家有可能将走的终极形态。

试想一个场景,去美容院做美容的,普遍关心自己的外貌,美容过程中,推销微整形更容易被客户接受,生美可以为整形APP倒流,从流向获取上,线上线下齐发力。

二,从颠覆到继续赋能。

医美类电商平台,业务核心说白了就是为整形机构倒流,本质上还是帮助传统整形机构,之前是线上渠道帮助,如今可以从线下帮助。

比如,围绕医生可以做一套生态系统。开一家诊所,无论是他们的供应链、客流、云端的服务、金融业务方方面面。另外,可以为整形医院提供,培训,广告,招聘等服务。

从对立的颠覆向继续赋能转变。

纯医美后市场:“泛金融”与“大美丽”战略双轮驱动

医美后时代,医美类倒流电商平台,一方面完成了倒流的历史使命,模式也被验证可行,另一方面还想布局线下,但是线下并不好攻克,与其做自己不擅长的线下,不如围绕产业链做深度布局,全面开展泛金融与大美丽战略。

泛金融主要是两点:一是保险,另一个是分期。

保险这个比较好理解,整形的人对手术不放心,有保险滋生的土壤。而且,整形类手术,常规的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此项业务,因为风险不可控,医美类电商平台,进军该领域竞争小,而且风险可控,毕竟更懂行业,推荐的医院心里有数,这部分利润也很客观。

另一个就是分期。 医美客单价相对较高,用户存在分期支付的需求。目前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价格在3000-8000左右,手术类医美项目价格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少数项目价格更高。医美消费相对于3C、信用卡账单等领域来说,更有分期的需求。未来如果医美接受度越来越高,普通用户大量参与,则分期消费的机遇会越来越大。

另外,客户群体主要是女性。普遍认为,女性信用状况在整体上好于男性,例如有信用卡行业人士表示,女性的信用普遍比男性好,比如最重信用的信用卡,女性欠贷情况远比男性少,这是业界公认的一个普遍现象;宜信CEO唐宁也曾表示,根据宜信的数据研究,女性的信用比男性要好,这也是国际上认同的发现;芝麻信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老赖)数据制作的国内首份老赖大数据画像显示,男性老赖约占老赖总人数的四分之三,是女性老赖的三倍。客户主要是信用较高的群体,这是医美消费金融的显著特点。这种特点对于行业风控是一大福音,有利于将行业的风险控制在较小水平。

除此在外,大美丽战略也是医美电商平台下一个掘金地。医美类电商平台,给人的感觉最简答粗暴的认知就是整形。有整形需求才会考虑,其实应该向用户贩卖美丽方案,场景上延伸到一切美丽元素。

比如,可以考虑通过引入牙齿的美容、眼部的激光矫正,生育前和生育后的肌肤管理和身材管理,年纪大了之后的抗衰老,以及不管是男性和女性在40岁以后一定要碰到的脱发的问题。除了医疗领域之外,去往美业的方向、生活美容这样的一些方向发展。

医美类电商行业已经完成了引流使命,降低了传统整形机构的获客成本,纯医美行业的后时代,如何抢占更多的市场,围绕核心业务布局泛金融,大美丽方向,无疑将决定着未来的市场格局。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文章TAG:信用服务消费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行业资讯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