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成为总部在美国的国际化企业之后,业务上似乎一点也没有显得有多么“国际化”。相反,它仍然在固守自己“贸工技”的属性,相比于竞争对手,联想在研发投入上少的可怜,也未能充分利用好收购的资源优势,而是继续以“产品销售”和“利润最大化”为第一目标,这种情况下,也就难怪联想一直无法创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了。
当PC市场成为兵家“抛弃”之地、智能手机市场成为苹果三星华为小米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主战场,联想赫然发现国际化的自己已经处在了产业链的末游,既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出众卖点。
而在华为和小米的海外市场成绩越来越好的背景下,联想也就更加地被消费者们给“嫌弃”了。
时间来到2019年,先是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发表内部邮件,宣布联想中国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然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联想2019/2020财年誓师大会北京站宣布了联想集团新的3S战略,即Smart IOT(智能物联网设备),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础架构)和Smart Vertical(行业智能),把智能化作为联想集团未来的核心战略。
说起来有点讽刺,在“智慧化”成为主流、“智能化”概念都有点略显过时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联想今年的最新动作显然还是冲着业务“多元化”来的,但却是显得有点姗姗来迟,毕竟AI的风口早已被各大巨头圈占完毕。
另外在国际化布局上,联想也同样没有放弃。2019年4月15日,杨元庆还在坐落于日本东京的联想日本研发中心横滨实验室向与会者介绍ThinkPad。
联想多元化与国际化的道路走到今天虽然各种“不顺”,但联想想要获得未来战场的主动权的话,也不得不选择在这两个领域继续死磕。
难以逆转的口碑之殇
对于联想来说,比盈利和多元化、国际化尝试受挫更加难过的其实是这些年愈演愈烈的消费者口碑的持续恶化。
从早年的飞线门、换屏门、闪屏门、背光门、“产品阉割门”、断轴门、“向美军赠送电子设备事件”、“联想台湾站武士刀事件”、“反对预装国产操作系统事件”,再到人人喊打的“国内售价比国外贵”、“5G投票事件”,联想的品牌口碑已经到了很难扭转的地步。
以“民族企业”身份发展壮大的联想,却频频在“国家”层面让中国消费者承受“不公待遇”或“差别待遇”,在“大是大非”的维度受到舆论的广泛质疑,甚至让它背上了“美帝良心想”的恶名。
以致于这场舆论声讨大潮已经开始波及到柳传志和杨元庆,各大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对于这两位联想核心缔造者的不满与“谩骂”。
联想在此情况下不仅没能拿出扎实的产品和业绩来重新证明自己,反而不断地陷入与消费者的“口水仗”:比如柳传志的“打响联想保卫之战”,比如联想官微持续不断地反驳所有质疑都是子虚乌有,宣称“海外召回,中国不召回,还振振有词的拿民族主义做借口”的信息都是假的。
联想显然在舆论大潮的攻击中有点乱了方寸,它似乎始终没有搞清楚这场联想品牌口碑之殇的重点。
重点是,联想品牌的口碑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中已经得到重创,大量的“负面事件”已经发展到了联想方面“越描越黑”的地步。
更何况联想自己的“手脚”并不是像它说的那样干净,过去常年将产品与“爱国”深度绑定的它,自己用一系列“操作”亲手打破了国内消费者的认知,这让数量庞大的国内消费者感受到了“欺骗”。
在这种情况下,联想若能以精良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售后服务、合理的产品价格持续不断吸引消费者也就罢了,可偏偏它在自身主营业务上的口碑也面临着全线的下滑。
在知乎上,关于质疑联想的帖子比比皆是,其中曾经有一个名为“联想什么时候倒闭”的问答话题尤为引人关注,这篇帖子在被删除前的跟帖数量至少达到了1400个,各类回答从“联想电脑高价低配参与政府采购”到“各类产品争议、卖国嫌疑、区别对待”事件的详细展开,把联想几乎抨击的“一无是处”。
当然,就像联想一直在辟谣的那样,也许很多质疑联想的信息都有其偏颇或“谣言”的一面,但如此规模庞大的质疑潮的确是给联想的品牌和产品口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损失在短时间内很难弥补回来。
在这种“脏水漫天”的时候,联想最应该反思的就是自己的产品和经营中是否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并想办法加紧去弥补和改善,这样才是联想走出困境的根本之道。
可惜联想不仅是在行业地位上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联想,在企业心态上,它也似乎失去了早年“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气质,而不断沉迷于大公司的“自我陶醉”和硬“钢”消费者的“咄咄逼人”,继续这样下去,当初那个让国人为之自豪的“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将会逐渐被消费者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