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热点一直都是各路商家的必争之地,从春晚标王再到互联网的红包大战,这一路演变的进程也掩映了国民注意力焦点的转变。
互联网抢红包到了2017年,已经走到了第五个年头,如同标王一样,也迎来了其必然的以及更迅速的衰落周期,如今的用户体验已经不再有新鲜感,红包势能已经开始下滑,再加上今年微信退出与支付宝的春晚竞争,基于“抢”红包逻辑的营销开始倍感寂寞。
因此,2017年也是转变之年,简单粗暴的“抢”红包已经过时,而围绕春节场景的体验式营销也在悄然崛起,通过技术+创意的方式融入到春节每一个场景细节,也正在成为方向。
虽说支付宝AR红包让大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玩法,但实际上AR红包在技术方面,最重要的并非是AR技术,而是图像识别技术,用户通过具体的图像来实现红包的埋藏与挖掘,至于真正的AR技术实际上整个2016年都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AR的噱头显然大于了本身的用户体验。
在这场转变之中,百度凭借人脸识别技术+拜年场景化营销手段突出重围,抢占了春节营销的新高地。
一方面,同样是围绕图像识别技术,百度方面却从人脸识别技术入手,做出了更为独特的创新。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与拜年视频的融合,让用户可以扮演拜年视频中的角色,极为精准的切入到了春节拜年的场景中,找到了用户需求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向用户展示了过硬的技术实力。背靠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开始在营销中崭露头角。
另一方面,除了技术争霸,在营销场景上,手机百度也在寻求突破。传统的红包营销还在继续,但是用互联网的手法将红包融入拜年场景则是手机百度的一次创新,打破了传统千篇一律的拜年形式,对拜年的刚需进行深挖,真正切入到用户需求,为用户带来新的红包体验。做到了拜年场景+人脸识别技术的双重营销。
那么2017年春节,互联网巨头们围绕技术营销,大家都秀出了哪些肌肉?
阿里,AR红包
此前《pokemon go》的LBS游戏火遍全球,借助于“宠物小精灵的IP”LBS游戏的魅力,在去年12月底,支付宝全面上线了AR红包的功能。
该技术主要通过将LBS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等进行结合结合,让用户可以根据支付宝给出的“图片线索”,找到潜在在身边周围的红包,同时用户也可以“设置”一个地点,让其他用户寻宝。
AR红包的特点在于,其激发了用户原始的寻宝本能,一方面让用户感受到了寻宝的乐趣,另一方面又让用户拥有了埋藏宝藏的乐趣,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