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人民基本物资和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那个时候,中国主流民营企业的任务是创造价值的同时生存下去,给我们的社会和群众提供产品和服务。
经历过大跃进时期不切实际地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又重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理论,要求各方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依据实际情况展开工作,切勿为了那些空中楼阁白白浪费人力和资源。
到了今天,中国GDP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大国,多个领域开始呈现追赶的态势。但我们的核心技术仍然没有取得突破,这个时候关于中国的CPU和操作系统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不得不尽早投入资源研发、不得不给予研发足够的产业支持的地步,所以我们看到从党中央的政策层面鼓励,到阿里巴巴、华为、联想、百度、腾讯等企业层面,都已经行动起来,相信不久的未来惊喜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无论如何,没有早期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就没有今天重视科研的条件,这是经济学的基本逻辑。
切勿被情绪左右思考 切勿拿过去的眼光看今天的企业
在这一波讨论中,本来和联想没有任何关系,但因为“技工贸”的争议,联想又无辜躺枪了。客观的讲,现在的联想有自己的技术,并且很多领域让业界惊艳。只是从情感上我们更希望联想是一家没有技术的公司,要不然我们的情绪和不满去哪发泄呢?
在今天,批判联想不重视技术、批判淘宝是假货平台、批判腾讯做山寨,似乎成为了科技行业的一种政治正确。客观来说,联想集团作为PC龙头的科技消费公司,每年申请的专利多达几千项,全世界最快的500台计算机里,联想现在就有87台,全球第二,中国第一。但同时,近年来资本的不断发力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包括在智能硬件、VR等产品的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很多都可称为行业的共性问题,各家冷暖自知。
如何破冰,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轮的技术革命,是这一程赛跑的关键,至于早已不再担任联想集团任何职务的柳传志,可以说,他那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2000年之后,柳传志做了另一个布局,就是通过投资撬动实业和科技发展,那之后诞生的联想控股旗下的几个投资公司,包括君联资本和联想之星,都投资了不少知名科技企业,细心的人也会发现,2000年左右,资本的力量在中国可是萌芽发展的时代,资本使得创新插上了翅膀。
过去十多年,阿里巴巴被打上了“技术不行”的标签,腾讯被打上了“山寨”的标签。所以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今天的阿里和腾讯的成功不是靠技术,而是来自其他方面的突破。
今天的阿里巴巴,也早已经不是早期那个卖货的大平台,而是依托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发展成了横跨电商、金融、物流、大数据、零售、文娱等等多个产业的第四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腾讯也亦然。总之,我们切勿被情绪左右思考,切勿拿过去的眼光看今天的企业。
少谈一些主义和理念 多谈一些实践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自己能用的CPU和操作系统,互相指责、推卸责任、找历史原因、抱怨没意义,关键还在于现阶段我们应该做什么。着眼现在,开放心态,下决心研发,比什么都重要。
我之前就说过,做CPU等高精端产品,急不得。从商业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是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但这一定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时间的孕育,才能出来结果。当年半导体技术出现时,没有人意识到这项看起来高大上的技术到底能给人类带来何种改变,很多人对半导体的价值嗤之以鼻,但此后经过多年发展,今天不管从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视乃至今天各大巨头开展的无人驾驶等都会用到半导体技术。那么,阿里巴巴的达摩院何时能研发出类似“半导体”这样的全新物种呢,这些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BAT也好,华为、联想也罢,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代表中国冲击全球创新的制高点,建立一批属于我们的规则体系,不断试错,不断投入,研发出来全新的就像当年“二极管”一样的革命性新物种,也让全球其他国家追在我们后面跑一跑。现在,随着量子计算云平台等项目地不断推出,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造出来全新的“东西”,并且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去,最早创造可见的价值!
关于中国造不出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中国人不行,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微软、高通和英特尔等企业有很多工程师、高管都是华人,华人早已经深入地参与到高端产品的研发中来。
总之一句话,不是我们中国人不行,而是我们机制不行。在我看来,容错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敢于为试错兜底的资本和企业,勇于改错的创新者,是中国研发出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统的关键所在。显然,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这样的机制,从政策高度到民间资本,从学科实验到市场环境,都已经为中国的自主芯片准备好了基础,一切的结果出炉只是时间问题。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互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