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原因也不该成为机场智能化不足的借口。像是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都应成为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对于事故飞机的搜救寻找的技术方面毫无进展,也是被诟病得最多的地方。一如5年前的马航MH370,直至现在事故仍是疑点重重,而此次阿根廷球员乘坐的法国飞机虽然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安全保障方面本身虽不如民航客机,但毕竟在飞机失联后各方就马上派出了搜救队伍,可仍是历经15个小时搜救后也一无所获。
并且像黑匣子的功能也已经不再满足于仅是记录和保存飞行数据了,单纯的数据记录保存得再好,找不到还是白搭。
当然飞行安全的保障单靠AI也是不够的,在2018年10月发生的Lion Air 610坠机事故,据调查直接原因就是由于飞机将过多的飞行控制权交给了自动系统,加上驾驶人员操作不熟悉,使得一次非致命事故变成了坠机。
总的来说,在飞行安全方面AI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但是只要是程序就肯定会有BUG,特别是直接作用于飞机操控方面的技术。
飞行体验的改变将从网络购票开始
目前在航空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方式大都是以飞行技术、乘客服务作为切入点,例如自动飞行技术、机载WIFI或机场服务等。
从第一步购票开始,加拿大航空就建设了一个购票服务系统,为旅客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比如,AI通过用户画像,根据之前用户的使用习惯像目的地、兴趣或是机票价格来提供相应服务,在用户使用的网页上会根据这些数据剔除那些客户没有用过的选项。精准推送为顾客减少了选择焦虑,也为客户节约了大量时间。
根据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调查显示,乘客选择航空公司主要由三大因素组成,一是机票价格,二是航班时间,而第三点万万没想到居然是有无机载WIFI。
要知道在1年前国内坐飞机还是禁止使用手机的,没想到1年过去了飞机上有没有WIFI反而成了关键性选择之一。
在国内很多航空公司都已经开始提供WIFI服务,目前数量还很少,预计至2021年,中国机上互联网机队规模将占50%。不过,想要实现在飞行中稳定上网、通话或许还需要两三年,或者更长时间。
在国内关注航空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也非常多,像上文有提到,机场安检系统多是分批建设,难以融合,在这方面有像海康威视、大华等技术商们都在打造解决方案。
其实民航领域一直都存在一个让用户最为恼火却无可奈何的问题,那就是航班延误,由于各种不可控性,航班延误往往是在临近登机前才会被旅客知晓,误时误事饱受诟病。
智能相对论佘凯文也曾有过一次永生难忘的航班延误,2016年的大年三十,本该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却因为航班晚点4个小时,有了一次年夜饭是在万米高空吃飞机餐的经历,忍不住想吐槽一下飞机餐还是那个飞机餐,也并未因为是“年夜饭”而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