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叮咚小区似乎捅破了天,各种流言,从传资金链断裂到承认收缩裁员,那个风光号称拿到1亿美金投资的叮咚,那个北京上海充斥广告的叮咚小区终于栽了第一个大跟头,叮咚小区不会是最后一个在O2O之路上摔跤的人,这次事件仅仅是当前浮躁O2O投资期的一个缩影,也证实了当今O2O快速发展期中的种种问题。
O2O,涉及中国13亿人口,3000多县市,最接地气的模式,目前只要是互联网项目,都多少要灌输一些O2O的概念,似乎这样才不落下风,但这次叮咚小区的收缩事件,作为O2O从业者,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
贪大求全 豪赌快速扩张
这是拿到资本之后的产品的通病,投资人的钱,必然要花,目的是快速圈进用户,且不谈产品本身用户体验做到什么地步,只要有用户,产生一定流量,就会有所谓的资本价值,这个逻辑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悖论,事实上,叮咚小区这次就是利用资本,快速扩张团队,且重心分为地推和广告,地推的重心少部分在于物业和商家的拓展,更多的用于拓展小区用户和软件装机量。
这样的好处是,能利用媒体曝光丶广告形象塑造自身的短期明星品牌效应,接地气吸引首批准种子用户,将准种子用户转化为种子用户以及有粘度的忠实用户,这个过程是强制培养用户习惯的过程。
但叮咚小区团队忽略了基于产品本身的最重要的问题:
1. 产品的架构是否合理?
虽然叮咚小区产品在逻辑上貌似都符合小区用户的需求,但基本都是基于浅度的需求,但叮咚小区有设计了极为深度的社交化功能,意图在O2O+社交领域发力。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平台级产品,很难产生深度的内容,但浅度的内容,有不能培养用户的习惯。这是由于产品本身的问题造成的。
2. 新瓶装老酒
不得不说,叮咚小区的功能设计,比较全面,主要分为“我的小区”“小区周边”两个大类,两者功能从传统互联网角度而言,就是两个产品的融合,一个叫做电子公告栏,即BBS,另外一个就是58同城和赶集网正在做的分类信息模式,只不过叮咚小区是基于LBS位置的“最后一公里”,本质上,产品还是简单的两类,缺乏新意,仅仅是简单的移植,并且过度贪大求全。
3. 用户体验
靠产品推动用户的UGC生成,恐怕是叮咚小区团队最想做的事情,但很难做到,从目前叮咚小区APP内所呈现的模块内容来看,很多话题,都是系统自动生成,很难激发用户参与互动的欲望,内容太多,太散,这样的软件,很难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进行口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