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携大势倾轧下,广而泛亦无法提升垂直领域的话语权
对巨头们来说,布局在线音频只是其庞大业务上的一个小动作,然而对于在线音频的老玩家来说,其面临的很可能是生与死的较量。垂直领域在巨头们多业务协同下,在线音频企业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广而泛一直是喜马拉雅领先同行的制胜武器,其金字塔型的内容是喜马拉雅的护城河。头部通过PGC产生高质量的作品,起到拉新、留存以及刺激用户付费的作用;中部的PUGC和底层的UGC则起到保持用户活跃度、增加平台活力,并且为其未来发展培养优质生态和内容生产者的作用。
喜马拉雅为不同年龄层、不同分段的受众用户提供服务。在规模本就不大的在线音频行业,将不同爱好和兴趣的用户聚集在了一起,使得其MAU达到了2.5亿,在行业内一骑绝尘。
然而当天塌下来的时候,个子越高需要承担的压力也越大,抗风险能力也越弱。当巨头们涌入在线音频后,荔枝(UGC)和蜻蜓(PGC)这种侧重私域流量的垂直领域企业,因其专业性打造的护城河,受压程度相比喜马拉雅来说更小。
面对巨头,喜马拉雅已经有过一次失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音箱的浪潮就是喜马拉雅带起来的,因为国内第一款智能音箱就是喜马拉雅推出的“小雅”。然而其最后并没有出圈,智能音箱的市场反而被小度、小爱等巨头们的产品分割,最终喜马拉雅沦为了巨头智能音箱的模块之一。
业务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全方位需求,并且在技术、资源等方面都无法跟巨头们相提并论,是喜马拉雅无法逃避的劣势,车载领域亦然。
先行优势虽然让喜马拉雅在当下获得大量资源,然而等巨头们在音频领域的布局完善后,其在在线音频领域的话语权还剩多少尚未可知,甚至存在沦为巨头模块的可能。在前景不占优的情况下,喜马拉雅上市后是否会面临破发的风险呢?
高份额高营销高亏损下,喜马拉雅的增长焦虑
相对于无法捕捉的前景,当下的风险才是影响喜马拉雅股价的关键因素。
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喜马拉雅的用户渗透率达到62.8%。尽管喜马拉雅的市占率早就在音频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据其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营销费用持续提升,2020年营销费用高达16.8亿元,同比增长28.6%,约为同年荔枝营销费用的16倍。
高营销虽然在拉新上取得了成就,但并没有给喜马拉雅带来营收的高增长,这也是其自2018年-2020年分别亏损7.7亿、7.7亿、6.05亿的原因之一。从结果来看,喜马拉雅的高营销更像是砸钱换用户。而这套逻辑在当下的互联网行业里,已经并不适用,甚至会带来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