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份,当时还未合并的滴滴与快的掀起了一场全民打车烧钱补贴大战,双方战火一直蔓延到当年年底,而双方对外宣称各自烧掉补贴超过10亿 元。滴滴丶快的起了示范作用,一年间大量热钱投入各种O2O项目,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姿势”的补贴烧钱,乃至O2O公司不做补贴都就敢称自己是做 “O2O”的。
直到今年情人节(2月14日)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后,在打车APP领域中,出租车业务的市场份额 超过90%,形成垄断地位后,出租车业务的补贴也随之停下。不过烧钱的步伐也未停歇,补贴转向了专车业务,Uber丶易到用车丶神州专车火拼。同样在过去 一年中,饿了么丶美团外卖丶百度外卖烧钱补贴最为疯狂的一年,还不包括那些不知名的O2O公司。
你要知道的烧钱“姿势”
一方面,O2O公司通过烧钱补贴方式能够迅速获取用户,增加交易额,其目的是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O2O烧钱补贴加速了资金链断裂风险,且直接 催生了刷单乱象。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类有关“O2O刷单”的负面报道,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其实这已经是“潜规则”,见怪不怪的同时,我们旁观者更需要了解 刷单背后的商业逻辑。
好吧,虎嗅简单总结下了烧钱补贴的三种“姿势”:
低频消费/高客单:典型领域——车丶房。比如二手车交易,C2C虚拟寄售类电商如人人 车丶好车无忧都是通过O2O模式来完成交易的,他们3%的服务费都收不齐,所以早期他们一般以油卡丶佣金折扣等方式作为补贴。而二手房当前还处于卖方市 场,很少有平台商做补贴,链家的做法是如果购房者是“自如客”,那么在其买房时原来住自如的租金就变成补贴返还用户。总的来说,低频消费/高客单领域补贴 现象少。
中频消费/中客单:典型领域——旅游。比如,携程丶去哪儿等OTA领域公司,常用的做 法是用红包激励用户在移动端下单,再将机票消费额度转化成酒店/接送机专车的限额抵扣红包,目的就是刺激捆绑消费。而途家这类共享模式中,一般是将消费额 度转化成等活动红包反补用户,额度与消费金额相等,但用户很难抢到有限的体验活动进行消费。
高频消费/低客单:典型领域——打车丶外卖。这块是我们常见的了,打车与外卖平台一般会对用户和商户进行双向补贴,还有“满X元减X元”,不一样的订单额有不一样的算法,用户的补贴直接变成价格折扣,结算时已经抵扣。早期没有平台服务费和佣金的情况下,平台方定期给商户划款结算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