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在最近的一场演讲中提到了最近还看到的某一个国内的VC,对一个首次融资的什么都没有就是三个人的项目,开出了两千万美元的投资额,八千万美元的估值。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只要你选的领域是重要的,然后创业者是明星级别的,那么其实没有什么资本寒冬。”
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委婉的说法,因为其他投资人会直接告诉你:“现在创业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尽管如此,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投资人依然在寻找优秀的项目,从这层角度看,资本寒冬永远都是一场相对论。
四.当马云都不再谈电子商务了,巨头的担忧是什么?
前段时间马云在“云栖大会”说,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企业,马云用了一个词“新零售”。当时我和一票记者在下面听了,深以为然,一直以来,整个互联网的趋势都是朝着越来越重,而互联网的元素却越来越少的方向发展。过去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二元对立模型,渐渐地已经无法解释这个商业时代各种多元模式了。
所有人都知道传统企业过去三十年靠的是信息不对称在做渠道型的生意,但实际上很多早期的互联网企业,它做的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事情,以搜索引擎为例,它实际上是把很多信息汇总起来,从年初爆发的医疗推广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上看,如今这种情况大家看到了,已经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了。
未来一切以信息不对称为盈利前提的公司,都开始感到环境变化的严峻。
互联网在流量分割完成后,人作为交易入口的头部效应会越来越强,尤其是中产阶级崛起和引发的消费升级后,对于海外进口消费的电商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这也是未来电商增长新的一块蛋糕。所以阿里的双11做的再厉害,依然会有例如网易严选,小红书这样的项目从电商中杀出来。
交易的本质是人群,而人群被社交工具和社群高度碎片化之后,更容易被相同的价值观所吸引,而不再像过去一样依赖于单一的线上入口,同样的道理,信息渠道型企业模式开始慢慢要让位于产品型的企业模式。
五.其实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完全有规律可循
第一阶段,就是资讯和信息的连接,打通了信息流;这个阶段诞生了百度,腾讯等企业,因为快速增长的站点和网民,需要信息的检索与基本的社交服务,而最早的网址导航,电子邮件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阶段,随着技术的普及,涉足线上交易服务,打通了资金流;这个阶段,阿里,京东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个阶段阿里作为先行者,对于国内互联网进程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最早的互联网信用和担保体系,未来所有的电商都将基于此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