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理解就是:这个高销量是烧钱暂时烧出来的,消费者相对来说更喜欢商品2,商品1花了更多的钱买访客,所以销量更高。如果商品2也花同样的钱买访客,很有可能销量会是商品1的2倍哦!
那是不是转化率高的就一定更受消费者喜欢呢?我们再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案例:上图所示的3个商品对比,最近一周的销量都在400件以下,其中商品1的访客数最高,转化率最低;商品2的访客数中等,转化率中等;商品3的访客数最低,转化率最高;从数据上看,哪一个更受消费者喜欢呢?
这里存在一个指标量级相互影响的问题:访客数量级越大,转化率会越低。
我们在对比不同商品的转化率时,需要同时考虑商品访客数的量级。访客数量级相当的情况下,转化率高的商品,受消费者喜欢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上面的3个商品,商品2受消费者喜欢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商品2和商品1的访客数量级差不多,但转化率高出了50%,而商品3的转化率比商品2高一点,但访客数不是一个量级,低了太多。
通俗的理解就是:商品3的转化率高可能是偶然的,目前访客相对还是太少,有待继续观察。只有等到他的访客数和商品1、2到了一个量级的时候,如果还能保持这个转化率,才能判断它更受消费者喜欢。
划重点:销量高的并不一定都是爆款。要把访客数和转化率进行综合比较,受消费者喜欢且销量高的才可能是爆款。
排除访客数量级的影响之后,还会出现另外一个误区:受消费者喜欢就一定是爆款吗?
误区2:转化率高的商品就是爆款
我们在研究市场竞品的时候,往往有个滞后的过程,多数情况下都是竞品已经卖了上千件之后才发现。如果我们知道销量高的商品不一定就是爆款,知道结合访客和转化率综合判断,找到了更受消费者喜欢的商品,但没有深入挖掘受消费者喜欢的原因,同样也有很大可能被“爆款”带到沟里去。
商品转化率高,受消费者喜欢,再挖一下背后的原因,以服装为例,主要有这几个:售价果然是从1月的299元大幅下调到2月的129元,在访客数差不多的情况下,转化率大幅提升。这样的数据揭示了“爆款”背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大家更多是因为价格才发生了购买行为。
从商家商品规划的角度,这个款应该是规划中的爆款,备货充足,定价合理。但上架后转化率不达标,尤其是在前期有大量的老顾客访问的情况下,转化率本应更高。排除季节因素影响,唯一的原因就是消费者不喜欢,只好牺牲价格来换销量了。所以快速反应做降价操作,提升转化率以及时消化库存。
所谓的“爆旺平滞”运营方法论,就是要在“爆款”和“滞销款”之间快速反应,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商品周转速度,实现利益最大化。我们在研究竞争对手,尤其是研究这些行业TOP级商家的时候,一定要挖得更深一些,否则一不小心就把“滞销款”当成“爆款”了。如果跟到了穿了爆款马甲的“滞销款”,那这个学费就贵了,除非我们有超强的供应链,能做出极致性价比,否则还是看仔细点吧,商场如战场,真是步步惊心,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当然,上述这个案例因为价格降幅太大,结合产品工艺成本考虑也能明显判断属于清仓款。那些价格降幅较小的商品,往往迷惑性更大,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划重点:爆款和滞销款,就像天使和魔鬼,只有一线之差。一定要看连续多日/周/月的数据,包括转化率、库存和调价记录,确保不是“滞销款”变身。
分辨真假爆款只是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祝大家都能找到研究消费者喜好的光明坦途。
更多干货,欢迎加我微信,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