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 > 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多面:娱乐化、数据生意和雷区

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多面:娱乐化、数据生意和雷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2 04:01:53 编辑:派代电商 手机版

用户规模增长则意味着更多的流量,对企业而言,流量能做的事有很多,可以带来广告收入,推广新产品等等,这是消费级基因检测企业往后发展可以自然获取的体量优势。

第二点是数据价值。这几年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呼声非常高,互联网巨头们在金融、社交、搜索、电商等场景下用数据干了很多过去想象不到的事,这让他们意识到数据的价值远比肤浅的流量价值要更重要。

基因检测数据的价值可能还要更高。其一,基因检测的数据是真正的个性化数据,带着强烈的个体标签,是独一无二的;其二,基因检测属于医疗场景,而未来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医疗场景,那么这个数据的应用就是必然的;其三,当与血缘、家族等线索关联时,基因检测的数据将发挥“链网”式关系,数据与数据的融合又能产生很多新的数据,总价值不断上升。

即使是当下,这些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数据也已经在2B和2C方向上有所建树。比如23andMe与辉瑞合作分析5000名狼疮患者的基因组数据,与基因泰克合作分析超过3000名帕金森患者的基因组数据;经纬中国投资董事喻志云近日透露有多家知名药企正在主动寻求与23魔方的合作;水母基因所创造的“生命教练”团队不断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深层次的数据服务等等。

无论是2C的医疗数据服务,还是2B的数据样本服务,消费级基因检测数据带来的价值潜力已经初露锋芒。企业和资本都不短视,他们知道,只要一直盯着数据资源的产生和收集,就有机会成为最大的“数据矿场主”。

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三大雷区

按用户体量看,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现在仍然处在发展初期。这意味着,这个市场要变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自然而然地,消费级基因检测也有不少要避免的雷区。

第一个雷区就是监管。2013年的时候,23andMe曾被美国FDA(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禁止出具带有诊断性的健康报告,当时FDA认为23andMe的测试结果没有准确性证明。

这正是当下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一个命门,如果不够准确,那么这项所谓的“探索生命密码”的服务还有什么价值可言?而且目前行业内的一些乱象开始浮出水面,比如有企业宣称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测孩子的天赋和潜能等。虽然现在国内在这块的监管仍处于真空状态,但一旦监管来临,那可能就是整个行业的大洗牌了,届时3000家企业可能所剩无几。

第二个雷区就是数据安全。前段时间,新浪报道了国外DNA检测公司MyHeritage遭黑客入侵而丢失9200个账户的数据安全事件。基因数据更为特殊,对企业而言,不能仅仅服务于消费者的信息解读需求,而且企业想用这些数据赚更多钱,数据被企业保存了,企业自然有责任维护这些数据的安全。

今年以来,不少互联网巨头都遭遇过用户隐私风波,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网民对自己的数据安全越发重视。若是一着不慎,初创企业很可能因为用户的不买账而满盘皆输。

第三个雷区就是伦理。凡是科技,都会带有伦理问题,克隆、核废料处理等技术都曾引起过比较严肃的伦理问题。基因检测也一样,致病基因带来的思想负担由谁负责?致病基因带来的歧视问题又该怎么解决?这些伦理问题可以说是基因检测的“原罪”。

虽然23魔方、wegene等企业都成立了伦理委员会来监督整个基因检测的过程,但伦理监督是一种长期需求。所以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顺利避开这些伦理问题,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然,雷区归雷区,它可能只属于那些“投机分子”和“破坏分子”,而不属于那些勤勤恳恳的企业。但不管怎样,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消费级基因检测仍然是个好标的。不过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希望这项一直降价的高大上服务能尽快表现出更多的实用性,好让人们有更多理由去主动尝鲜。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文章TAG:数据医疗

最近更新

财经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