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到三四线去,到乡镇、农村去,今年618成为电商的下沉时刻,小镇青年们似乎真得成了一股主流趋势,在这场狂欢中逐渐奠定了自己的主力军地位。
以拼单之神拼多多为例,其订单超过七成来自下沉市场,一些低价产品更是大受三四线消费者欢迎,其平台上的3C产品在下沉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速也首次超过了一二线城市。天猫也不例外,其三至五线城市购买用户和购买金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0%,聚划算18天累计为品牌带来超3亿新客。
在一二线城市电商的渗透率日益饱和、获取新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三四线及以下的市场俨然成了一片广阔的蓝海。今年5月,Quest Mobile发布的《下沉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移动互联网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规模达6.18亿,人均使用时长增长迅速,存在巨大的人口红利。在此基础上,下沉用户网购热情越来越高,在移动电商细分行业用户增速均较高,并且线上消费能力也在提升。
当然,不同机构对于小镇青年的定义各有不同,综合各大权威机构的划分来看,小镇青年是指那些年龄在17-29岁,生活在三级及以下级别城市的人群,目前这一群体的数量约为8-10亿人。以前,“小镇青年”还是一个贬义词,甚至与“收入不高”、“缺乏品位”等特性捆绑在一起;但眼下,小镇青年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势力群体。
甚至有人认为,小镇青年巨大的消费潜力正在使中国市场走向一个“两级分化”,即生产端在一线城市,消费端则在小镇上。虽然夸张了点,但也不无道理。
小镇青年的集体崛起绝不是偶然,巨大的消费潜力其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驱动力。
第一,三线及以下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小镇青年收入的增加。2017年,三、四线城市GDP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8.87%和10.58%,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小镇青年的个人收入增长也十分可观——2018年,个人月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小镇青年的比例达到45.4%,占据了绝大部分人群,反倒是5000元以下的仅有28.1%。可以说,小镇青年的收入并不低。
此外,小镇青年的可支配收入也相当乐观。有研究机构对统计局的数据分析之后发现,如果把房贷去除,三线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最高的,其次才是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如果只考虑居民租房的话,那去除房租之后,一、二、三线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非常接近,均在2500-2900元之间。也就是说,从可支配收入的角度来看,三线城市并不比一、二线城市差。这样的数据,恐怕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吧?
第二,是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从移动互联网用户城市等级分布来看,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占比达到50.3%,二线城市则为36%,而一线城市仅为13.7%。随着互联网覆盖率的提高和移动互联网的持续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的网络娱乐和消费行为也得到了硬件上的保障。
第三,各大金融产品下沉的助力,打破了消费障碍。由于一二线城市已趋于饱和,网络贷款、移动支付、消费分期、汽车金融正在悄然改变着三线及以下城市。据相关统计,当前三线及以下青年身上背负贷款的占比62%,其中使用消费分期的占据一半人数,另外,个人消费贷、信用卡贷款等等也备受小镇青年热捧。虽然,这并不见得是好事。
不管怎样,小镇青年至少开始展示出了自己的未来增长动力与无限商机,至于能否抢夺更大话语权、占据更主流的消费地位,还有待时间推进。而对于电商平台们而言,在抢占、迎合乃至引导小镇青年这波趋势之时,仅仅比拼价格也终究长久之计,在未来的下沉市场,商品层面的质量、效率、服务乃至于竞争层面的供应链、资源整合和链接等因素都将慢慢成为显性因素。
电商向下,小镇青年向上,没有区别的是,最终,大家都在寻找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