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认同“形式追随功能”
一些“有追求”的设计师经常容易犯形式大于功能的错误。
作为设计师,我们要明白,虽然界面表现很重要,但是形式是追随功能而存在的,不能为了追求表现形式而要求功能做妥协。好用和易用,都是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之上的。当功能和界面表现发生冲突时,界面表现应该向功能妥协。比如要设计一款商务应用,如果为了体现设计师的成就感,非要把界面做得充满趣味性,那就违反了用户使用场景;反过来在游戏里,界面就不能设计得枯燥乏味。设计师要能够控制住自我表现的冲动,认真地理解产品定位和用户场景,然后做出好的设计。
形式追随功能,换个说法其实就是功能限制形式,设计是带着镣铐跳舞。前段时间听广研nico的分享,他对设计师的定义我很喜欢,他的定义是:设计师是有方法的人。这里引用一下再加个定语,所谓牛逼的设计师,是指在种种限制之下,依然可以用优雅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人。
设计师要从内心建立起对这一理念的认同,转化到沟通中,就更容易和产品团队达成一致。
6. 引入外援
即便是富有经验的设计师,也难免会碰到在沟通中陷入僵持的情况,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个时候如果擅于引入外部的声音,会非常有助于打破僵持。
也许可以暂时搁下争议,回去做数据上报,一周后看数据大家再做决定?或者随机在周围找n个和项目无关的人,对目前的解决方案做个A/B test,用一场快速轻量的测试解决争议?或者找一个你们都信得过的权威来给点建议?看看置身事外且经验丰富的同事怎么看这个问题。
卷入更多的人,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跳出从“我”出发看问题时的局限。而在僵持不下时,第三方的介入也给当事人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双方退一步冷静看问题之后,更容易达成一致。
7. 教学相长
职业生涯中,什么样的队友都会遇到。神一样的固然要好好把握,猪一样的也要循循善诱。
好的设计师一定是个好学不倦的人,除了设计以外,积极地通过平时的沟通机会,了解和学习跨专业的知识。当你能理解开发是怎么实现的时候,就不会设计出开发无法实现的设计稿;当你能理解产品经理想的是什么的时候,设计返稿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好的设计师一定也是个好的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队友的理念。把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审美品味带到整个团队中来。当团队成员对设计理念的认同和审美品味趋同的时候,以上很多沟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是不是会“教”,或者说是否具有影响力,是高级设计师和普通设计师的一道分水岭。有影响力的设计师,能够更大程度发挥自身价值,进而影响项目结果。
严格来说,第7条已经和沟通本身无关了。持续学习并且善于总结分享,应该是每个优秀设计师的必备素质。在这个基础之上,影响团队,增强共识,才是从根源上解决了沟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