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 小红书,会种草,不会卖货!

小红书,会种草,不会卖货!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7 00:33:18 编辑:派代电商 手机版

一个是商品价格普遍较高,没有价格优势;

一个是商品种类太单一了,很多商品看起来都是孤品。

对于一个电商平台,这两个问题是很致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3

小红书给大家的感觉是生活在滤镜里,各种炫富、各种拍片修片,精美的生活吸引了用户的关注,所以,小红书打造了一种明显高于现实的生活格调。

为了保持这种格调,也为了区别于其他电商巨头,小红书的选品走了格调路线,怎么来形容这种格调呢?

就是商品图片拍的像时尚大片但带货能力却不行的那种格调,这是早就被真正的电商人反复验证过的,真正创造爆款的图片,反而不是那种太过精修的。

这种调性带来的选品一般比较小众,品类也比较单一,没有丰富的选择性。

但消费者到一个交易场里,是更偏向于多方比较的,有没有更便宜的?有没有更靠谱的商家?有没有优惠券?有没有活动参加?有没有包邮?有没有平替品?

小红书的种草社区是营造了一种滤镜生活,但是真正到了让消费者付钱的时候,他们一摸自己的钱包,会一下子回到现实中来。

所以,平台创造了一种幻想中的生活,但商品运营不够接地气,这就是交易逻辑第一个断层的地方。

要让商品运营接地气,需要去打通又low又辛苦的供应链,抖音快手的电商业务都比小红书晚很多年,但是,当他们决定要做电商的时候,在供应链层面下的功夫是相当大的,他们挖掘了一个又一个适合直播的产业,甚至是很多冷门行业,都在他们的运营下火了起来。

反观小红书的电商,从来没有让任何品类火起来过,也完全没有任何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运作,所有的选品都是从“仓库里选品”,而不是去工厂里、生产线上去抢商品,供应链扎根的深度,决定了商品受欢迎的程度,如果一个商品在仓库里永远有货,证明不是畅销品,很难做爆款,电商巨头们早就去承包品牌商的生产线了,早就去抢产能了,小红书还在格调里转悠,推出的商品,怎么可能有竞争力?

而且,任何一个电商平台的扩张过程,都不可能跳着格子去扩品类,都是一个品类一个品类稳扎稳打的进入,比如,京东从3C起家,后来扩展到图书,家电,再后来是快消、服装。

不能把一个品类打透,就很难组织到优质低价的商品和有实力的商家,同样是卖iPhone手机,你找国代和找省代在平台上开店带来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

小红书的品类扩展只看自己平台的热度,不看供应链的运作规律,平台上哪个商品有话题度,就组织商家进来,却不能将一个品类摸透,这种机会主义做法,是不可能做好电商平台的。

4

很多人说,小红书不是也成就了不少品牌吗?

小红书是一个营销场,不是一个交易场,至少是目前没有转化成交易场。

品牌们去小红书做投放之后,营造了一个网红品牌的感觉,创造了话题热度,然后拿着这种感觉和热度再去交易场——淘宝京东抖音——投放广告,带来渠道商和消费者。

但是,这种网红的感觉是找了几千上万个博主造出来的,不是真实的,如果是真的在小红书上火了,那应该能带来立竿见影的转化,所以是虚火,不是真火。

这是小红书作为交易场的第二个逻辑断层。

5

小红书平台营造了滤镜生活,但选品不接地气;营造的话题是虚火,而不是真火;这两个逻辑断层,让小红书很难成为一个完整的交易场,其电商做不起来,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小红书的交易场绝不是没有价值,只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明明有流量有用户,但大多数用户不在这里下单。

历史上,所有电商新平台的崛起,都是靠价格战打起来的,但是,小红书的格调特色和商品运营逻辑,似乎都没打算走这条路,按说,如果不打价格战也可以,比如得物,靠炒鞋都能独树一帜,但是得物好歹也提供了服务,比如鉴定,虽然争议不少,但的确是靠这个做起来的。

小红书如果靠生活格调这个点,却在商品交易环节不能提供任何服务,不能建立任何优势,那要是能做起来,就太违背商业规律了。

不过,小红书似乎对于电商,也没有执念,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拉倒,因为其电商业务,从未听说有高人加入,其营销活动也只是在科技圈吆喝,在品牌和商家的圈层里,完全是放养状态,如此佛系,还指望什么呢?


文章TAG:小红书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政策法规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