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择强商业,约等于小红书在用户身上贴上了“电商流量”的标签,这一举措势必会影响到用户对小红书内容的信任度降低;
如果选择强内容,小红书可以保持内容在用户端的信任度,小红书依然是那个“种草王者”,但营收依旧依靠广告收入,无法让流量价值最大化变现,企业盈利能力难以撑起高估值。
电影《让子弹飞》里有段经典台词,“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说的就是想挣钱可以,但必须得跪着,要是想站着,就甭想挣钱。
对于小红书而言,由于用户对于内容信任的原因,强商业势必造成内容的公信力下降,想赚钱可以,内容的公信力就会下降,想保持内容质量那就别想着赚钱。
强商业典型的平台淘宝几乎就是选择卖货的终点,在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渠道选择中淘宝几乎是每一个消费者都会考虑的电商平台,但就算是在商业化道路的天花板,最后也是要向内容低头。
淘宝早先在内容方面推出“逛逛”,又在今年4月21日推出内容综合服务平台“淘宝光合”,这已是淘宝继“有好货”“淘宝头条”之后,再次在内容方向的发力。为什么已经在强商业道路上快走到尽头的淘宝还要转身做起内容?
互联网流量进入存量阶段,流量获客成本大大提升,企业开始争夺存量用户的注意力时间,用户在平台里待的越久粘性就越高,商业价值随之提升,用户的使用时长成为衡量平台流量价值高低的标准,能使用户使用时长增加的内容成为电商平台的发力点。
强内容典型的平台就是小红书和哔哩哔哩,当下的小红书虽然在内容方面商业类软文数量增加,但终究依然是内容导向性平台;再看哔哩哔哩,除了一个只针对“二次元”的有限品类,用户在哔哩哔哩看完视频后想要购买的话只能转去其他平台购买,这也就使得哔哩哔哩的内容可信度增加,但哔哩哔哩尚且有其他业务营收支撑,而小红书只能通过强化电商业务的方式来增利增收。
当下的小红书,缺少的是一个“站着还能把钱挣了”的方法。
得用户者得天下
无论是站着还是跪着,还是得先把钱给挣了,钱怎么挣,有用户就有钱,有留存就有钱。存量争夺战局,谁的用户留存率更高,谁的用户更活跃,谁的流量就更有价值。
拼多多是如何在淘宝的眼皮子底下做大做强的?借助微信的力量是重要因素之一,微信作为一款国民级app,其装机量、日活、使用时间都在排行榜魁首位置。拼多多的各种低价补贴和游戏策略固然有重要作用,但如果没有借助微信平台的用户基数,拼多多的发展步调或许会慢下许多。
抖音和快手的电商以及直播业务的成功为何顺理成章?短视频和内容生产者与用户产生的情感链接,如果站在电商平台的角度来看,就是用来提升用户粘性和转化率的利器。单以直播电商业务的需要来看,用户对主播的信任是由情感链接支撑,而支撑情感链接的就是内容,“抖快”的电商直播中依托内容形成的信任度与销售额又成正比关系,这就造就了“抖快”用户在直播间“闭眼买”的情景,与其说用户是在选择产品,不如说是在选择主播。
回到小红书来看,官方提供数据称截止到2020年6月,小红书月活已经过亿。据易观的检测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小红书月活1.38亿,日活超过5500万。
小红书的用户数量和日活量是足够支撑起电商业务的发展,但过于激进的商业化转型势必会造成用户流失的问题,并且由于小红书用户创造流量的同时也在贡献UGC内容,小红书要照顾用户体验将用户锁在平台中持续生产UGC内容,防止用户流失同时会造成的内容生产者流失进入恶性循环。
MIT斯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施马伦塞在《撮合者:多边平台的新经济》中探讨过成功的多边平台企业特征:具备平台集群效应,能够对双边伙伴、用户产生价值和吸引力,形成符合定位的平台分工能够有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保证各方从中有利可图。
但回到内容社区产品的盈利角度来看,由于强内容和强商业这个天然悖论的存在,小红书的盈利能力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互为对立面。在小红书以内容为出发点的调性明显的当下,构成小红书用户的除了内容的浏览者之外,内容的创造者更是驱动小红书模式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如果在强商业上急于求成,考虑到可能会造成用户以及内容生产者流失的问题,届时只能“跪着赚钱”的小红书还能保证笔记内容的活力和灵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