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平台联动或将形成整体效应。相互带动实现共赢是阿里文娱帝国的统一目标,从这点来看大鱼号可能会是这场整合的先头兵,而且理论上讲这确实是行的通的。举例来讲,变现能力一直是困扰内容创作者的一大难题,其中广告分成缺乏稳定性,又有做号者搅局,原创补贴流入头部作者手中,而付费订阅还是难成气候。所以,除了真金白银的补贴,内容与电商的结合就有了现实的必要性,在这方面没有比阿里更适合、更有实力做深入尝试的了。
不过要知道,大鱼号的以上优势大部分来自阿里对内容的扶持,能否成功转化为实际效用,还要取决于阿里大文娱体系资源整合的顺畅与否,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腾讯已经凭借先发机会占据了有利位置,阿里应该还需找寻内容产业的特色化之路,在这点上或许短视频就是变量。
这主要是因为腾讯和阿里的短视频规划在某个程度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前者关闭腾讯微视,已经说明对该项业务尝试失败,而投资快手毕竟很难步调一致,后者启动休眠已久的土豆承担重任,转型短视频也需要重新摸索,两者很难说得上是哪方占据上风。而短视频作为一个可能即将引来爆发的内容创作点,阿里和腾讯肯定不会放过,这或许是双方相对的主要战场。
内容深陷同质化泥潭,诸多难题亟待各方解决
事实上,从目前头部资源稀少、创业者不断涌入的现状来看,其实大部分内容创业者对平台的关注度要远高于平台的福利,因为他们急切通过众多平台来增强影响力,因为这是成为头部作者的必经之路。所以,目前内容创业者绝大部分会在众多平台均等发布内容,而这也导致内容平台们目前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内容正在越来越陷于同质化。
而在我看来,内容创业最后的竞争应该是各个平台专属作者之间的较量,这也是平台突破内容同质的唯一途径。谁先在内容上取得了差异化,就意味着在内容之争中取得了主动权。
根据大鱼号目前的规划,它的终极目标可能也在于此:通过补贴吸引原创作者,进而争取到优质内容的独家签约,就像目前正在进行的UC名家活动,之所以如此笼络头部作者,除了在内容影响力上产生虹吸效应,最终还是为了在内容方面形成差异化。
当然,或许仅通过平台福利还不能促使内容创业走向规范化,对内容创作的扶植还应该更加多元化,比如最为迫切的是如何打击做号者以保护原创,又或者如何给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机会,来突破垃圾内容泛滥的压制,这些都是大鱼号和各大内容平台需要思考并且解决的。
当下的情况是,在相对公平的规范化运作形成之前,内容创作者纷乱杂呈的状态致使其非常依赖平台,而且他们对渠道的渴求,使得任何一个平台都难以一家独大,整个内容平台格局并未形成,大家都还有机会。
在如此微妙的时间节点,大鱼号的出现,虽然会让内容平台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但对于所有内容创作者来说,还是非常具有正面意义的。而这种正面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内容创作本身。甚至还涉及到了腾讯和阿里的社交之争。
虽然我们现在的社交渠道基本上由腾讯掌握,不过从QQ到微信,数年告诉发展之后,也面临渐趋缓慢的增长幅度。此时寻找新的社交入口,对于一直想进入社交领域的阿里来说,无疑是最具价值意义的挖掘。
而大鱼号将土豆作为进军短视频领域的重要举措,不单单是因为与优酷的业务冲突。也许除了以此与腾讯比拼内容之外,甚至也被寄予威胁到腾讯的社交帝国的愿望。因为除了广泛的商业价值之外,短视频的社交属性对于阿里来说十分诱人,大鱼号可谓是任重道远。
庄子名篇中讲到,有鱼名为鲲,或化而为鹏,扶摇九万里,而阿里文娱这条养在巨额流量里的大鱼,能否幻化为俯瞰众生的鹏鸟,现在还是未知数,不过内容创业如今还处在诸侯割据的多事之秋,相信大鱼号的种种优势会越来越清晰,后来者居上可能会成为大概率事件。
当然,不论阿里还是大鱼号本身,都应该明白,时间和金钱并不是大鱼号航行的最大障碍,如何使这条船的齿轮健康运转才是关键。这对于阿里文娱来说也是一场考验。
歪道道,科技媒体人,互联网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