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来讲,从前的MCN机构在平衡自身与网红的过程中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这也让很多“寄人篱下”的打工人敢怒不敢言,但人证号统一的规定出台,明显给了他们跳槽的勇气,同时MCN因此沦为被动的一方。
不少MCN机构成立到现在,在营收比例上过度依赖头部网红的“光环”。今年2月发布的《MCN机构估值TOP100》中,美腕旗下仅4位艺人,李佳琦一人贡献了超77%的估值;如涵退市被很多媒体归咎为“成也张大奕,败也张大奕”,公开资料显示,在2017年至2019年,张大奕连续三年为如涵创造的营收占总数的50%以上。一旦新规则落地生根,对MCN的颠覆与冲击不言而喻。
商家与MCN,携手“罗生门”式生意
11月份,罗永浩的一纸自鉴声明将商家与选品MCN各怀鬼胎般的相处方式彻底曝露在公众的视线中。尽管外界并不清楚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但声明中所提到的手续齐全,流程合规等字眼依旧将这场打假风波的主要矛盾,从主播身上转移到了供货商家。
但这口锅,商家真的背吗?暂且不论罗永浩“假羊毛”事件背后孰是孰非,在主播与MCN机构数量日渐泛滥的今天,曾经所谓严苛的选品制度恐怕早已在市场的追逐中逐渐分崩离析,尤其对于非头部的中小机构而言,这种现象或许一直存在。
从各起消费纠纷中足见端倪,今年3月份,消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程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有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另一方面,电诉宝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商货不对版、产品售假、以次充好等问题一度成为直播电商投诉重灾区。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直播电商行业运行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8月底,行业内的主播总数已达8.25万,使得很多MCN机构会选择降低门槛、吸引客源。
翻看系列相关报道,MCN为抢占客户资源在选品期间“放水”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何况频繁的刷单退货与数据造假,使得MCN机构在商家心目中的分量大不如前,最直接的信誉塌陷体现在坑位费上,据悉,很多带货动力不足的中小机构,多会将收益寄托在坑位费上,不管能卖出几件货,韭菜不割白不割。
杨坤、黄圣依等明星带货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商家吃亏吃出经验与教训,行业掀起一股去坑位费的“革命”浪潮。据悉,越来越多的商家偏好纯佣金直播的MCN机构,而在大势所趋之下,很多没有名气网红傍身的MCN也不得不放弃保底吃饭的坑位费,诚然,盈利模式大变革,又不知道将有多少入局者猝死在这条拥挤的赛道里。
一直以来,商家与MCN机构的利益故事都是一场“罗生门”式的大戏,没出事前,相安无事,一旦出事,皮球便被踢来踢去,混着消费者的群起而攻之,最终也分不出彻底的黑白对错。但更多时候,二者也会联手在直播间上演催泪砍价桥段,主播声嘶力竭,商家声泪俱下,以辛巴为代表的“演技”带货方式逐渐风靡,不知实情的消费者稍不留神就容易被感情牌打败。
人生如戏,商家、主播以及MCN无一不在镜头前贡献淋漓尽致的演技,但在越来越多的质疑与震慑下,能否在继续还尚未可知。
锦鲤财经,深度有趣好运气。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