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样,电商是马云你自己说的大势所趋,机关枪“突突突”扫射。另外根据阿里的招股书数据,阿里占据了中国在线零售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大家要讨论电商,自然免不了思考阿里的战略,揣测你马云任何一个动作。媒体评论家揣测,因为就是靠这个讨饭吃的。竞争对手揣测,是要考虑如何应对。卖家和服务商也在揣测,是需要考虑如何推进在阿里的业务。传统企业揣测,它们在担心是否真有必要加速自己的转型了。而你更应该担心的是政府怎么揣测,加强监管限制,还是任由继续发展。
那东哥为什么要揣测?因为是人就要思考和质疑。另外大家不了解行业,行业人士写点东西分享给大家看,这也算是发扬了互联网分享精神。
如果电商不重要,阿里也没这么大影响力,谁会去费劲思考揣测呢。就好比两年前还有人写写苏宁国美怎么干掉京东,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去写?顶多写的也是,苏美如何在京东攻势下自保吧。所以不管你马云怎么说,大家还是会继续肆意揣测阿里!既然站在风口浪尖,就坦然接受大家的各种审视吧。如果你觉得大家说的不合理,甚至相差十万八千里,那就自己站出来说一说。
东哥作为外部观察者之一,也在这里揣测一下阿里接下来的五大战略方向!
从业态战略上: 从单一零售平台转型向金融和大数据服务公司;从在线零售,转型互联网一体化服务平台。所以接下来阿里的战略重点会围绕着移动平台,O2O,金融和大数据,也会加大力度对其他互联网产品的布局。所以2013年以来的战略就非常明显了,高德弥补地图服务,微博丶陌陌(和自建的来往)弥补社交短板,投资华视丶优酷土豆进军视频领域(投资文化中国,或许是为原创内容?)。
当然这也可能给外界很大误区,阿里正在盲目的多元化。但就个人理解的,这些扩张主要通过投资并购方式实现,而阿里的未来的战略中心依旧会围绕着“在线零售”展开。至于金融和大数据,是基于阿里零售平台之上的自然结果。 换个角度说,如果阿里的重心依旧在零售,疯狂的多元化投资,谁又能够保证投资资产的安全呢?
回到阿里传统在线零售本身的战略
上面说了,阿里未来的战略重心依旧会围绕着“在线零售”展开,尤其是腾讯战略投资京东,京东专注传统在线实物零售平台,而腾讯转而通过微信加大对O2O的投入(当然微信电商生态平台绝对不只是O2O)。阿里正面临在两条战线与两大强劲对手作战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是看不到阿里会转移业务重心的。 阿里做来往,马云说,把火烧到南极去。更像是一招奇袭战策略,转移腾讯注意力。从现在数据来看,来往偃旗息鼓了,东哥以为阿里当初还不如花大价钱把陌陌给收购了。腾讯岂会被“来往”这样的佯攻所期欺骗。
回到正题,东哥以为接下来阿里的战略依旧会围绕着“在线零售”展开。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接下来阿里的战略会聚焦更为庞大的线下零售市场,不管是O2O方式也好,还是云服务也好,(“信息流——云服务方式”“资金流——金融服务”)。
阿里轻轻松松打着望远镜看不到竞争对手的日子已经不再,坐吃山空,只有进攻才能守成,而接下来阿里自身将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马云是想退而不能退了。
从经营模式上:从中心化平台转向去中心化平台,比如依靠天猫已有积累的商户资源,以及支付宝在线支付的垄断地位,现在支付宝丶微淘的业务策略都算是比较典型的去中心化。
从在线零售平台类型上,从单一在线零售转型转向O2O,线上线下一体化购物服务平台。加快了通过天猫丶支付宝的O2O方案落地。从投资上,投资了银泰,但私下以为树榜样,真的需要投资吗?
从区域战略上:渠道下沉和国际化,在国内一二线城市遭遇优质服务体验的冲击下,三四五六线对淘宝机会巨大,打个时间差。当然更大的市场机会在海外,过去几年速卖通的业绩不错。加速国际化,也会是阿里接下来的战略重点之一。
从零售的品类战略:在服饰鞋帽品类之外,重点开拓农副产品非标品品类,而缺乏采购优势和服务优势,在标品上阿里毫无胜算,东哥揣测阿里可能会战略投资一家B2C电商(非收购)。
当然东哥也有看不懂的地方,比如2013年底以来的阿里业务多元化。比如为什么阿里收购文化中国, 投资恒大足球,看不懂,之前也没揣测过,这是情怀所致?或是朋友影响?
评论刘强东的很多,吐槽京东的更多,比起京东刘强东,阿里马云的待遇应该是好太多了,也没见刘强东抱怨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建议马云学习下刘强东回归主业,多关注用户需求,而不是关注砖家的吐槽,这样一定会少很多烦恼!
了解电商,关注李成东公众账号[东哥解读电商],有事实有真相有深度,请搜索首拼音“dgjd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