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易到,嘀嗒拼车后来居上原因何在?
另一方面,从猎豹智库最新发布的《2017一季度中国汽车出行类app排行榜》和2017年1月份发布的《2016年中国汽车出行类app排行榜》的两份榜单当中还可以看到,在周人均打开次数这一数据方面,嘀嗒拼车一直位居首位,其次才是滴滴出行。而2017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更是显示,在周人均打开次数方面,嘀嗒拼车由2016年的32.6上升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40.5,滴滴出行由2016年的21.6上升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27.7,而Uber和易到这两大app的周打开次数则出现下降。
这个数据侧面反映出,进入到2017年以来,Uber和易到的增长已经停止,甚至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嘀嗒拼车则逆势而上,市场份额方面或已超越易到。那么,问题来了,嘀嗒拼车为何会逆势完成对易到的超越?在我看来,无非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低价出行是出行市场主力人群白领上班族的刚需,滴滴、易到打车本成本普涨,主打顺路拼车出行的嘀嗒拼车出行成本更低,这是其不受新政影响,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在去年滴滴完成对Uber的收购,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之后,其就已经在数个城市上调服务价格,1.5倍~2倍的加价更是成了新常态。而在最近,滴滴出行更是宣布,从4月10日起滴滴快车在北京正式引入“分时计价”模式,起步价从10元调整至13元,这意味着滴滴快车的起步价已经与出租车一致,而考虑到网约车还会随机加价,这意味着滴滴快车原来的价格优势已经彻底消失,与出租车的竞争当中已经不再具有优势。
相较而言,主打顺路拼车出行的嘀嗒拼车,无论是相较于滴滴快车还是相较于出租车都依然具有价格优势。而在服务方面,嘀嗒拼车的车主也都为基于共享精神的年轻白领,其态度、友善度等方面也会更好,而这会让用户有大的意愿选择拼车出行。
第二,嘀嗒出行聚焦在中长途出行市场,锁定汽车出行主力市场,这使得受共享单车、电动车出行等其他出行市场增长的冲击最小。前面已经提到,共享单车对于5公里到10公里之间的网约车市场具有潜在威胁,但嘀嗒拼车因为用户群体多为10公里以上的长途出行的拼车用户,因此其并未受明显影响,所以其才能够在2017年第一季度超越易到成为行业老二。
以北京白领上班族为例,很多在国贸大望路一代上班的上班族多住在距北京市区十几公里甚至数十公里通州、燕郊一带,因此几乎不可能选择共享单车出行。而地铁出行异常拥挤体验极差,滴滴易到则在价格方面又承受不来,出租车上班高峰时无车可打,因此拼车出行几乎成为了不二选择。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尽管受到网约车新政的影响,但嘀嗒拼车无论是在渗透活跃率方面,还是在周每人打开次数方面,都一直在位居行业前列,这意味着其已经在中长途汽车出行市场牢牢站稳脚跟。
第三,嘀嗒出行是真正共享经济出行模式,拼车出行的理念已被大众广泛认可。实际上,目前国内看到的众多以共享经济为噱头的可能都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特别是在资本的推动和热炒下,原本应是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共享经济模式却渐渐变了味,成为了资本逐利的工具。而在资本退潮之后,这些共享经济的“真面目”已经揭开,用户渴望的经济实惠的出行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随意的涨价、加价。而在政策方面,显然也并不鼓励如滴滴、易到等这样的网约车大行其道,因此才会出台严格的网约车新政。
相较而言,以顺路拼车为产品核心的嘀嗒拼车或许才是真正经得起新政考验的共享经济出行模式。首先,嘀嗒车主是开车上班的白领一族,有人拼车不仅分担出行费用降低其出行成本,还可以顺路聊聊天打发无聊的通勤时间,因此其可以不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共享;其次,顺路拼车是车主本身就有出行计划,拼车让车辆不再空车出行,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有效使用,本质上减少了车辆的运行,符合环保出行的理念,这也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逻辑,因此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所以,无论是从大众经济出行的考虑,还是政府的角度考虑,其都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也因如此,嘀嗒拼车才能够在汽车出行市场悄然上升到第二的位置。
总体而言,由于用户在服务、价格和场景等诸多方面多元化的需求,汽车出行市场的格局在未来依然具有变数,洗牌可能随时都在进行。而嘀嗒拼车已经在这一轮洗牌当中成功上位老二,下一个能够脱颖而出的又会是谁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