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共享单车发展地如火如荼,相应的带动起共享汽车成为资本与用户追逐的风口,共享经济进入“全盛”时代。
这一年,大量共享汽车平台收到了不同金额的巨额融资,行业总融资额超过76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不但实现了对共享单车领域的“弯道超车”,更让大量共享汽车平台有足够的资本开启烧钱扩张大战。
于是海量的或传统或新兴企业分别参与了进来,这里面有包括一汽、上汽、北汽、长安、吉利、宝马等近三十家车厂在内的传统车企,也有包括京鱼出行、有车出行、滴滴出行等在内的互联网初创公司或互联网巨头。特别是在滴滴出行取得网约车大战的初步胜利之后,它也瞄准了火热的共享汽车行业,宣称在2020年之前要对外投放一百万辆共享电动汽车。
据媒体统计,截至2018年底,国内共享汽车平台总计完成了超过三十轮融资,其中有十笔融资金额过亿,而这些融资机构名单里不乏著名投资基金、BAT们的身影。
根据《2019年中国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里的数据,2019年初国内共享汽车企业超过1600家,共享汽车总数量在11万到13万辆之间,共享汽车整体市场规模近30亿元人民币。
在这种僧多肉少、行业盈利模式尚在摸索期的阶段,资本的追逐一方面加速了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市场的“烧钱”速度和激烈竞争,于是行业洗牌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旋律。
从2018年开始,大量共享汽车平台开始宣告“危机”的到来。
2018年1月,拥有人民日报背景的“易卡”绿色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被其战略放弃,同样是在1月,广州途宽易租车宣告停止运营,并启动押金清退程序;
2018年5月,“麻瓜出行”宣布“将于5月17日到5月20日分批逐步关闭租车服务”;
2018年6月,济南“中冠共享汽车”被曝“跑路”,办公地点人去楼空,客服电话无人接听;
2018年9月,“巴歌出行”APP下线,员工被曝领不到工资,企业疑似“倒闭”;
2018年12月,“途歌”被曝出退押金难,大量用户无法及时退得押金,平台更是拖欠了大量供应商相关款项;
近期,“盼达用车”频现“押金门”,大量用户投诉“押金难退”......
很明显,共享汽车行业已经从资本疯狂投入期进入全面洗牌期,高成本的运营模式决定了行业内大量玩家无法继续这一盈利无望的烧钱式发展模式,从而出现大批的倒闭潮、跑路潮、退款潮。
共享汽车平台有多难赚钱?在目前这种大多数共享汽车企业都没有建立起清晰、透明、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的背景下,企业想赚钱几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这个世界上目前只有一个像滴滴这样烧掉几百亿换来一个“垄断”市场地位的企业,绝大多数平台还是要考虑现实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