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本来属于商业社会的“专利”,因为特定的刑事案件突然成为风口浪尖的议论焦点。
一个本来利国、利民、利于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知识产权制度,突然被孙小果这样的黑恶势力所“连带影响”,在大众认知中沾上了负面形象。
作为互联网科技长期观察者,“螳螂财经”坚决支持中央对孙小果案彻查,也十分赞赏云南政府主观部门扫黑的积极行动。
与此同时,我们也想从商业社会的角度来谈谈专利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又还有哪些被别有心机利用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商业社会的专利有三重价值,但都在被“反向利用”
价值越大的东西,当它被居心不良利用时,产生的负面价值也就越大。商业社会孕育的专利,其三重价值都面临这样的“不良利用”。
孙小果只是个案,另一些也算知名的人物同样卷入其中,无法清白。
1、商业证明价值:体现能力但也变成虚妄的工具
专利是一种无形资产,很多与科技沾边的企业,都必须强调自己的专利数。
对资本市场和消费者而言,专利数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实力,比企业在宣传中自卖自夸要靠谱很多,例如华为5G能力就体现在其对5G专利的大比例占有。
专利毫无疑问是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然而,这个体现必须是数量+质量的结合,很多企业为了宣扬自己的科技感,大量申请低价值的鸡肋式专利,最典型的当属国内某些手机品牌,专利数量靠前,但产品上却很难体现出太多创新,核心的东西都来自于供应链,本质上是“拥有大量专利”的组装厂。
在科技大比拼时代,专利成为它们虚妄的工具。
2、社会评价价值:优质的评价标准却变成寻租的工具
孙小果案中,通过专利减刑是鼓励社会创新,但说到底,社会层面也在把专利当作了一种可以信赖的评价标准。
一方面,集众人的智慧不放过任何创新的机会,牢里的犯人也能发光发热;
另一方面,对于犯人,什么才能证明他在悔过,又怎么证明他能给社会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是继续危害社会,带有技术复合门槛的专利无疑就是最好的评价标准之一。
这个思路十分恰当,但问题却出在执行层面。
孙小果的“联动锁紧式防盗窨井盖”,媒体曝出当年报送此项专利相关材料的是孙小果的母亲,这其中的操作令人遐想,由于专利技术的特殊性,找个未申请的专利买下来,或者干脆找技术大拿做一个专利报成囚犯所有,再利用裙带关系,减刑就轻而易举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