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其实从设计、施工、质监到验收,甚至是售后维权,这一系列的流程并非由开发商一人完成,但凡其中一环被曝光或发现,碧桂园的事故频率绝不会如此之高。故而,4个月卖楼、5个月回款、6个月现金流为正的工作速度得以运转,不得不令外界质疑碧桂园如何凭一己之力打通了所有环节。
比如摘牌即开工,正常情况,从拿地到报建开工,需要走很多程序,许多房企对这一目标可望而不可即,但碧桂园就能做到。
2017年11月23日,碧桂园进入广西永福县,拿下了239亩土地,承诺投资24亿元。随后永福县立即成立了碧桂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挂帅,成员囊括了了从住建局、国土局到县电信、联通、移动公司的总经理,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征地拆迁组、维护稳定组。几乎一条龙的“服务”,让碧桂园程序走得畅通无阻。
再看从施工到项目监理,碧桂园觉得业内监理混日子、且拖慢工程进度,由此想了一个办法“一劳永逸”,就是自己做项目监理,进一步清扫了赶进度上的阻碍。当然不是所有的工程都能自行监理,但当碧桂园做大了,监理的话语权逐渐削弱。
所以,碧桂园包揽全局,在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质量成了次要的考虑因素。一定层面上,事故发生的工地,以鲜血为代价换回了问题项目的暴露,客观上阻止了消费者掉进“坑”里,但以高周转速度运行的何止这几个地方,看不见的风险可能来自业主难以发现问题。
法律规定,只有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比如承重墙、地基出限坍塌、裂缝等问题,购房者才有权利要求解除合同。可是在这些问题上业主没办法进行检验、跟踪,即使问题显露,作为众多媒体的一大广告金主,一些网友表示被明确拒绝过报道。
“五星级的家”难求,质量及格的房子或许也不易得,碧桂园给消费者的产品,就像在拼多多购买一台家电,结果它给了你一台模型。更可怕的是,一旦出问题,房子比模型更危险。
房子会塌,但房地产商从不倒塌
“这几年,在碧桂园虐够了,头发都快掉光了。”
“我们都是被上了发条的木偶,再被拉去打鸡血。”
“我一年之间暴瘦15斤。”
或许很少有公司像碧桂园一样,离职员工对前单位的吐槽如此一致,进而发出“生死不进碧桂园”的感慨。但尽管如此,在高压环境下撑下去的员工自发地称已为“碧桂园人”,看似对碧桂园充满了归属感,只是这种归属可能与感情无关。